【自然谷之星】喇牙就是牠?蜘蛛界的捕蟑神器:白額高腳蛛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自然谷之星】喇牙就是牠?蜘蛛界的捕蟑神器:白額高腳蛛

2019年12月15日
文:謝伯鴻(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專案執行);圖:徐瑞仙

提到白額高腳蛛可能許多人沒反應,但如果你將牠的別名「旯犽(ㄌㄚˊ ㄧㄚˊ)」搬出來時,就會看到許多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這是我常和朋友聊天時常碰到的情況:「我很怕蟑螂,但是旯犽我也不行」。我想蟑螂和旯犽應該是生活中最常被放在一起討論的兩種生物吧。

蟑螂問題是很多人的居家困擾,覺得牠很髒又不敢打死,面對蟑螂時身邊沒適合武器,一時半晌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而這時最經典的「生物防制」方式往往就會被拿出來討論:「抓隻旯犽回家幫你抓蟑螂呀!」。接著上面的台詞就會冒出來了……。由於只要搜尋白額高腳蛛就會找到很多有關牠抓蟑螂的資料(雖然我相信有很多人不敢查),今天我們先不談白額高腳蛛到底多會抓蟑螂,而是要好好介紹這一個許多人害怕卻又常見的生物。


白額高腳蛛是捕蟑高手,但同時也是很多人害怕的對象。攝影:徐瑞仙

我與生態朋友和同事們有著跟一般人很不一樣的「審美觀」,我們對大家覺得噁心或害怕的生物如:蛇、毛毛蟲、蚰蜓、蜘蛛……等大多都會覺得可愛;當昆蟲、蜘蛛這些生物爬上身時,還可以以非常從容平靜的態度去處理(或者不處理)。在這樣的環境久了,有時候我會無法體會別人口中的可怕;在聊天時,我的興奮敘述有時也會換得朋友面部糾結的回應。

其實我不難理解一般朋友為什麼那麼害怕白額高腳蛛。一來牠有很典型兇惡的長相(兩排眼睛外和一副大大的上顎),身上也沒有華麗漂亮的顏色(以褐色系為主)。加上張開腳直徑超過10公分的巨大體型(牠是台灣最大的徘徊性蜘蛛),當牠以極快的速度在眼前移動時,真的很難不引起騷動尖叫。然而白額高腳蛛雖然會在家裡出現,但牠也很盡力避免造成大家的困擾喔(其實是避免自己受驚或死亡)!牠們首先通常住在牆縫、木板夾縫……等陰暗角落,而活動時間通常也選擇晚上大家都熄燈的時候。


白額高腳蛛有兩排單眼和一對大大的上顎,是許多人印象中蜘蛛的恐怖模樣。攝影:徐瑞仙。

就我認為,白額高腳蛛的外表還蠻好看的。身體雖是褐色系,卻還是有不少鮮明的紋路:腹部塊狀和線狀的花紋和八肢上一節一節對稱的斑點,而頭胸部背面還有淡色V型的招牌標記、前後兩端也各有一條明顯的淡色線。

身為徘徊性蜘蛛,白額高腳蛛是不結網的,牠捕捉獵物靠的是矯健的真功夫:當發現獵物時,牠會像忍者一般輕巧且迅速的拉近距離,待一切就序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身法撲向受難者並注射毒液,這時候如果其它小動物認為因此可以放鬆經過時可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了,因為在牠夠餓的狀況下,牠會很果斷地放下正在處理的獵物向新獵物發動攻擊。這應該也算是牠聰明的地方吧:反正原本的獵物也不會動了,姑且放著也沒關係,有新的機會就該快快把握!有些人會說牠是不吐絲的蜘蛛,然而這是錯誤的敘述,牠除了會吐絲製作卵囊外,也會利用絲線處理獵物,另外在移動時腹部末端也會拉著一條細細的絲線。


因為生活環境不同及個體基因差異,白額高腳蛛也有許多不同的紋路樣貌。攝影:徐瑞仙

白額高腳蛛的卵囊為白色到淡黃色圓盤狀絲囊,每個卵囊內大多都有四、五百顆蜘蛛卵。這種蜘蛛是盡責的母親,會將牠的卵囊夾在牠的身體下方,不論到哪都會帶著牠的寶寶,而小蜘蛛在發育成若蛛前,也還會在卵囊內待上一段時間並接受母親的保護,而在離開卵囊後牠們會很有自知之明的向陰暗縫隙移動。

還記得在求學時,社團成員相約清理醉月湖畔的社辦倉庫,清理到一半突然跑出七八隻白額高腳蛛,身邊極怕蜘蛛的朋友馬上尖叫跳離十公尺之外,而那些蜘蛛也是逃命似的四處亂竄,其中就有幾隻身下掛著白色圓盤,神奇的是在這樣的大動作移動下,竟只有一隻不小心落下了卵囊,而且事後還會將卵囊尋回。


盡責的白額高腳雌蛛,會將卵囊夾在身下保護。圖片來源:Ying-Yuan Lo (CC BY-NC 2.0)

在自然谷的夜晚,除了盲蛛之外,最常見的就是白額高腳蛛了,常常會在地上或石頭上找到牠。以前做夜觀,都不知道為什麼拿手電筒照地上出現那麼多發亮的光點,在一次觀察白額高腳蛛時才發現,原來這些落葉下、地面上的反光,很多都是蜘蛛眼睛的反射。再仔細追查,竟發現有很多都是白額高腳蛛。而同事們也曾經撿回完整的白額高腳蛛蛻殼。發現除了腹部萎縮外,蛻殼的八肢和頭胸部都非常完整,究竟要如何讓殼保持得那麼完美呢?真希望能有機會看到牠正在退殼的樣子。

蜘蛛小知識:徘徊性蜘蛛 
通常我們對蜘蛛都有「結網的刻板印象」,然而自然界存在了一類蜘蛛,牠不結網捕蟲,靠的是出色的偽裝能力及敏捷的身手,我們常見的繩虎、狼蛛、跑蛛、貓蛛、豹蛛……等這一類都是。平常牠們就生活在石縫、植物表面凹槽、或其它夾縫處,並以突襲的方式獵捕食物。

 


攝影:徐瑞仙

中文名:白額高腳蛛
別名:旯犽、白額巨蟹蛛、狩獵巨蟹蛛 
科名:高腳蛛科 
學名:Heteropoda venatoria
分佈:世界各地,台灣各地亦可見 
特徵:

  1. 雄蛛15-20mm;雌蛛25-30mm。
  2. 體色褐色,頭胸背板前、後緣各有一條白色的橫帶。
  3. 頭胸部背中尺有一個V形斑紋。
  4. 各腳皆長,而第二對步足略長於第一對步足。
  5. 棲息時八腳向外張開。
  6. 卵囊盤狀。

生態:為台灣最大型的徘徊性蜘蛛。本蜘蛛生活在不結網,有護幼行為,會將盤狀卵囊固定在腹部帶著移動。 

※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