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文資審議:馬崗街11、12號登歷史建築 28號百年古厝遭否決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新北文資審議:馬崗街11、12號登歷史建築 28號百年古厝遭否決

2019年12月31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台灣極東漁村馬崗,擁有絕美海岸風光,多年來維持原始漁村樣貌,但近年來多數土地遭到財團收購,面臨開發危機。當地居民為保護祖先留下的珍貴石頭屋建築與在家鄉生活的權利,2018年11月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向新北市文化局提出「聚落建築群」申請,卻在2019年7月遭到駁回。

不過,馬崗居民進一步將馬崗街11號、12號與28號三間百年石頭厝提報登錄為「歷史建築」,市府11月25日召開審議會討論本案,會議紀錄拖了一個多月於今(31)日公開,馬崗街11號、12號的石頭厝確定登錄為歷史建築,馬崗街28號的百年石頭屋則不登錄為「歷史建築」,並解除列冊追蹤。

20190921 馬崗訪調

馬崗的石頭屋聚落未能通過文資審查,三戶繼續以歷史建築物專案申請保存。攝影:陳文姿

保護海男海女的家 馬崗漁村的第一棟歷史建築石頭厝誕生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漁村位於台灣極東,居民多年來討海維生,保存了當地獨特的海男、海女文化,馬崗與許多台灣的偏鄉聚落一樣面臨人口老化、青年人口外流的問題,卻也因為它的「未開發」,保留了完整石頭屋建築群,近年來每到週末遊客便絡繹不絕。

從小就居住在馬崗街11號的江芠萍說,馬崗漁村緊鄰海岸線,靠海石頭屋必須有厚實如城牆的牆面抵擋海浪與強風,且使用的石材也更為巨大,「11、12號的石頭厝就有擋浪牆,相較之下28號的百年石頭厝因為離海邊較遠,石頭較小,牆面也比較薄,兩者形成強烈對比,顯現出祖先們的建築智慧。」他認為,保存石頭屋就是保存當地居民的文化記憶,「讓歷史與文化繼續活著」。


靠海石頭屋必須仰賴厚實的擋浪牆來作為屏障。資料照片,非此次申請登錄之建築。

108年第12次新北市政府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文化景觀審議會」會議紀錄就指出,馬崗街11號的石頭厝是用具有地區特色的建材所建構,建築技術也呈現當時的石工特色,見證當時營造技術。建物坐落於台灣極東海角的石砌建物,早期居民就地取材自附近石頭建屋及防浪的厚堤,且牆厚約1公尺,反映生活空間與物理環境融合的關係。13位出席委員中,同意人數12人,不同意1人,決議登錄歷史建築。

此外,12號的「石頭厝」建物與馬崗街11號共同形成圍合防風合院建築,具備在地風貌。臨海具防風浪厚堤,因應環境氣候建造,具保存價值。建物格局為圍合型式,包括原有正廳次間與護龍,仍具原有隔局,保存舊有石門楣及門臼等原始做法。符合「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之登錄基準,種類為宅第,兩棟歷史建築本體為建築物本體,面積計248平方公尺。


馬崗街28號百年石頭屋未能通過文資審查。資料照片。

不過,貢寮區馬崗街28號的百年石頭屋卻遭到3人同意、10人不同意的票數否決。綜合審查意見認為,本棟建築在當地整體漁村聚落中,建築形式未能反映與所在地自然環境的關係,不具特殊性,無法表現地域風貌及民間藝術特色,且缺乏地區性建造物類型特色,未具文資價值。

審查委員認為,「本棟建築為一般常見鋪蓋水泥瓦之民宅,牆體屬普通的石砌作法,且建物經歷年整修,已非始建風貌,在建築史與技術史上價值皆不足。」且「建在較高位置,未臨海邊,未反映與在地自然環境對應之關係。」未達「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項之登錄基準,解除列冊追蹤。

對此,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必修表示,28號的石頭屋建築一樣有採用平砌的工法,「他因為距離海邊較遠採用較小的石頭與較薄的牆面,反而反映了與地理環境的關係。」他表示,感謝文資審議的委員看見馬崗石頭屋的獨特價值,以及三位投下贊成票的委員,也證明馬崗石屋絕非財團眼中毫無文化價值的漁村,「目前也在討論是否未來會再以文化景觀等方式申請,希望能保存整個漁村聚落。」

石頭厝屋主江芠萍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執行長涂又文討論發言內容。孫文臨攝

石頭厝屋主江芠萍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執行長涂又文討論發言內容。孫文臨攝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