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賞花誰能神預測? 特生中心廣邀公民科學家 「拍照打卡」就能貢獻台灣植物物候大數據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精準賞花誰能神預測? 特生中心廣邀公民科學家 「拍照打卡」就能貢獻台灣植物物候大數據

2020年01月03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阿里山櫻花幾月開?家附近的台灣欒樹何時變葉?想要算準時機,到對的地點看到想看的花,那麼就得具備精準的植物物候資訊!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透過「植物調查及物候觀察」網路平台,邀請大眾分享野外拍攝的植物「拍照打卡」,透過時間地理資訊紀錄,讓看似不起眼的資料,成為下次賞花的神預測!


阿里山櫻花美不勝收,要知道何時賞花最對味,端賴全民一起來通報。攝影:陳建忠

植物開花、展葉及結實的「物候」,是環境變化的重要訊息,將觀察到植物生長表現,長期如實記錄下來,是累積厚實的物候資料不二法門;而這些龐大的資料,需大眾一起來報馬!

不僅路殺社,植物也需公民科學家

早於2013年,特生中心即啟動「台灣植物資料調查及植物物候觀察記錄團」臉書社團。截至上周五(12/27),已超過5300位網友加入,其中844人曾提供植物時空分布資料,共記錄了259科4711種植物,完成鑑定、鍵入資料庫有3萬6517筆,堪稱植物界的「路殺社」,不過請留這些植物活口!

植物調查及物候觀察」平台則進一步提供簡易的上傳功能、減少建檔錯誤。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沈明雅表示,民眾藉由簡單的步驟,將調查發現的植物日期、地點、初判植物名、影像和物候資料上傳,就能貢獻台灣植物物候,這些資料也同步分享於臉書。

去(2018)年已將臉書社團的4萬5000筆匯入平台,結合特生中心的台灣生物多樣性平台(TBN)系統、植物標本館系統,並連結多個資料庫影像網站,具備搜尋比對功能,讓使用者能得知物種名稱、描述、及其他的分布點。截至今(2)日為止,一年多來,總計509人社員,其中106人上傳資料,超過1萬8023 筆資料、物種數有3088種。

資料庫學名被子植物採用APG Ⅳ、蕨類植物PPG等系統;其中以豆科(Fabaceae)、菊科(Asteraceae)、蘭科(Orchidaceae)、薔薇科(Ros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為數最眾;另有650筆資料尚未鑑定。


「植物調查及物候觀察」網站首頁提供目前資料庫數據,以及最新回報資訊。圖片來源:「植物調查及物候觀察」首頁截圖

預測開花結果靠全民

物候調查應用最淋漓盡致的,莫過於日本櫻花季,透過長期累積的資料,得以精準預測櫻花何時開;不過光是依賴研究人員顯然不足。而隨著氣候變遷越演越烈,物候調查更形重要性,尤其去年雨量少,造成荔枝、龍眼、紅豆減產,讓國人越來越有感;物候表現也影響野生物授粉,及一連串的生態影響,可說牽一髮動全身。

台灣欒樹。攝影:廖靜蕙
台灣欒樹。攝影:廖靜蕙。

沈明雅表示,台灣植物雖多樣性高,但資料相對稀少,有些植物甚至找不到資料,無法取得植物背景資料,也就無法進一步研究預測;反觀歐洲每種植物都有上萬筆資料,內容齊全、查詢植物身世無障礙;資料可能是遊客隨手拍照紀錄下來,累積成巨量資料(Big data)。

這都說明了結合公民科學家的重要性。特生中心邀請民眾連結網站,以E-mail或FB帳號註冊就可以回報調查資料,彈指間即能成為公民科學家,除了為台灣物候調查貢獻心力,即使是不認識的植物,也會有專家協助辨識,一舉兩得又能增長植物知識。

「植物調查及物候觀察」平台功能:
1. 首頁:包含觀測紀錄數、物種數,以及資料貢獻者人數,讓大家快速瀏覽平台的資料概況。
2. 貢獻名人排行榜:來看看誰是狂熱粉絲!
3. 地圖顯示資料分布:大家貢獻的觀測資料都分布在哪呢?(沒有資料的地方就等你去打卡記錄啦!)
4. 對外連結:可連結到與其他社員互動的FB社團、相關的網站平台與資料的後續應用。
5. 個人專屬網頁:登入之後的個人頁面,增加觀測紀錄的統計及下載功能。
6. 上傳的記錄若已鑑定完成,會自動收到系統的鑑定通知信。
7. 不定期更新最新消息:例如上傳第1萬筆的獎勵、舉辦工作坊、研討會及其他新訊。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