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掌握福山植物園開花情報 「物候調查」20年功不可沒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精準掌握福山植物園開花情報 「物候調查」20年功不可沒 

2019年02月18日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廖靜蕙宜蘭報導

每個來訪福山植物園的遊客,極為珍惜入園欣賞各種生物的機會。一月,山羌亭附近,青葉楠上烏來石山桃,園區內的台灣馬醉木、日本山茶、大葉溲疏花開得正美,還有楊梅、牛樟等約30多種植物正值花期。怎麼知道現在開什麼花?20年來,福山植物園背後一群植物物候調查團隊,隨時掌握開花情報。


一月,日本山茶花綻放中。攝影:廖靜蕙

形狀有如一串風鈴的台灣馬醉木
形狀有如一串風鈴的台灣馬醉木,開得正美。攝影:廖靜蕙

紀錄植物葉花果 累積物候研究基礎

1月中旬的星期一,氣象預測宜蘭山區有大雨,福山植物園三位志工趕著一大早上山,搶在大雨前,展開每雙周例常的調查。上午八點半車輛通過福山植物園管制站,隨即直奔園區內,拿出紀錄本、望遠鏡等配備,展開為期兩天的物候調查。

天氣影響植物展葉、開花、結實的時間,植物生長腳步也影響動物覓食、生育,甚至存活。透過長期、定期規律地記錄特定植物的物候週期,是幫助人們了解這一連串循環的起點,也是物候學研究的基礎。傳統知識常隨著對植物物候的理解,例如南島語族看到刺桐花開,代表著一年起始,開始農業生產行為。

福山植物園常雨大、霧大,辨識植物的物候狀態是很大的挑戰。幸好這一天只飄著毛毛雨,這在福山已算是好天氣了!團隊唯一的男性是居住台灣30多年、來自丹麥的馬丁,觀察身邊的幾棵樹後說:「這棵50。11號80。」另一位成員明珠隨即將這些數據填入每棵樹的代號中的欄位。

50、80是指開花的百分比。調查團隊觀察紀錄的項目包括葉、花、果,先看葉子展葉或是落葉的比例;再看花,從觀察花苞、開花比例,最後是結果率。

馬丁(左)估算開花率,明珠隨即紀錄到表格中。
馬丁(左)估算開花率,明珠隨即紀錄到表格中。攝影:廖靜蕙

福山的物候調查針對園區內近480棵樹、110種樹種,以兩天時間進行調查記錄。農委會林試所福山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建融說,福山一個月兩次的物候調查,已經持續20年;眼前這組人則約一年半前接棒,至今從未間斷過。

一路上,台灣馬醉木、烏來石山桃、日本山茶、山櫻、冷清草正值花期,讓人忍不住停駐多看幾眼。但馬丁不時催促腳步,注意時間的掌控。每次他們以兩天的時間,走遍全園區逐一紀錄每棵樹現況,每棵樹都需仔細觀察,常常一大早出門,記錄到天全黑才罷休,生怕兩天調查不完。

小小山羊耳果實  沒經驗就錯過

這個季節山羊耳剛展葉,約七米高的樹冠層上,垂吊著小小的果實,一般人不易察覺;若未意識到是它結實的季節而細心查找,很容易就錯身而過。「擔任這項任務的志工,須具備充足的植物知識。例如這個季節大概是哪些植物展葉、開花或結果,因此特別留意其生長表現。」林建融同時也是調查團隊重要的顧問與諮詢者。

在這麼高的樹上如何尋找果實呢?明珠說,要先有概念知道它長在哪裡。他細心指出,從最頂端的葉子,順著往枝條找,底下一點一點的小小的顆粒就是果實。懂得怎麼找之後,就意識到整棵樹果實纍纍。

要估算這麼小的果實,不是容易的事,望遠鏡、高倍數相機都是重要的輔助工具。當成員間推估數據落差太大,或指認不易時,就以高倍數相機拍下來一起討論。從宜蘭縣政府農業處退休的阿如說,剛開始常為這些數字吵起來。前半年,常為了估算的數據爭吵。經過一年多磨合,逐漸有共識。

武威山新木薑子抽著新芽,泛紅的新葉,貼附一層微薄的雨水,閃閃發亮,遠看讓人以為是花朵而誤判物候訊息。除了具備植物知識,林建融認為,長期實地觀察、累積經驗同樣重要。

每種植物物候周期不盡相同,降真香、山羊耳正值結果期,而長葉木薑子的果實則快掉落。雖然四季都有不同植物此起彼落地開花結果,但四月多數植物開花結果之際,讓調查團隊忙不完,讓人充分體認春天的真諦。

正值花期的山櫻花,屬於喬木,抬頭才看得到
正值花期的山櫻花,屬於喬木,抬頭才看得到。攝影:廖靜蕙

屬於草本的冷清草,需低頭尋找。
屬於草本的冷清草,需低頭尋找。攝影:廖靜蕙

集合植物知識高手 監測物候不馬虎

提到這三人的組合,要從明珠五年前到福山植物園服勤談起。在這之前他是台北植物園長期志工,過去他是國中數學老師,自己拜師學植物,具備深厚的植物知識。還聽從恩師的建議,將數學與生物連結起來,以「費布那西」數列的概念,設計了一系列課程,在遠哲科學基金會上課時,魅力十足,還因此吸引學生讀數學系。

福山研究人員因此想培養他協助物候調查,進度卻不如預期,直到在福山物候調查十多年的工作人員阿賓哥退休前,才真正落實這個想法。阿賓哥找來阿如,再加上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已有物候調查經驗的馬丁,組成物候調查團隊。他們跟著阿賓哥學習半年後,順利地在他退休後接棒。

有時碰到風災,即使工作人員要他們暫時不來,由工作人員完成,團隊成員阿如仍堅持上山完成任務。「延遲一周,將近四周才來,不知道會漏掉哪些物候訊息呢!」他從宜蘭縣政府農業處退休,是道地的宜蘭人。

「這是我第一次當志工的地方,我一直很好奇,值勤究竟有什麼魅力,為何大家就是會想辦法克服各種困難來。」阿如說。每次上山,明珠和馬丁都得一早從台北出發,大約八點抵達福山。有時候馬丁不能來,阿如就負責到宜蘭轉運站接駁。

去(2018)年馬丁回丹麥三周,心裡還掛念著福山的物候調查。學經濟的他,因小時候常跟著父母到森林採蘑菇、莓果,過程中培養他對植物的喜愛。他說,丹麥的森林生態相對單純,但台灣森林植物多樣性高,是學習植物很好的環境。由於台灣植物的科屬繁多,辨識植物過程,對於一些重要的科,大致的形態都知道,因此到國外,大概5、6成植物都猜得到。


福山物候調查成員:(左起)明珠、林建融、阿如、馬丁。攝影:廖靜蕙

感受植物季節變化 讀你千遍不倦

每次來都做相同的動作,不會覺得無趣嗎?這問題一出,三人不約而同地說「不會不會」。「你來一次,只能看到展葉或開花,但是植物是活著的,一直在變化;因此不會每次來都做同樣的事情。」阿如說。

「每個時間來,植物的表情都不同,有不同的變化,而且看了一年以上才會看懂它的道理。」明珠說。「物候調查對象有110種不同的植物,觀察近480多棵植物不同的變化,不會無趣。」馬丁說。

福山植物園維繫高度植物多樣性,野生動物先蒙其惠。山羌、藍腹鷴,不時成群出現,台灣野山羊偶爾露面;這一天或許天冷,台灣獼猴暫時缺席。這時藍腹鷴陸陸續續現身,三隻雄鳥以及兩隻雌鳥出現。不久,其中一隻飛到約五公尺高的樹隻,拍翅聲小小擾動周遭的氣氛,讓人不得不注意到牠的存在,彷彿為物候調查加了註腳。

林建融說,物候調查通常會設定目標,針對特定物種常期調查;福山則是少數全面性物候調查,研究人員可視研究需求,從這些資料中尋找相關科屬植物的物候表現。在應用層面上,最直接的就是讓遊客知道,當月園區開的花;至於為保育研究創造的價值,則留待研究人員詮釋。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