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市場的下一步 斗六人的生活軌跡即將消逝?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東市場的下一步 斗六人的生活軌跡即將消逝?

2020年02月03日
公視記者 陳寧 葉鎮中

當令的新鮮食材,各種特色小吃,忙碌中帶著濃厚的人情味,雲林斗六東市場商圈,蘊藏著許多在地人共同的舌尖記憶。昔日現代化的新市場,如今成為都市裡,老舊待更新的一角,它的去留,該如何決定?


雲林斗六東市場商圈,蘊藏著許多在地人共同的舌尖記憶。

興建於1962年的東市場,曾因為921地震造成建物結構受損,再加上啟用至今,已經超過鋼筋混凝土建物的五十年使用年限,斗六市公所於是開始規劃拆除,希望進行商業開發。2019年8月,斗六市公所強制封閉東市場,由於沒有規劃一處完整空間,攤商們只能四散各地,另起爐灶。公所提供的安置方案,除了不符合攤商們的使用需求,他們也擔心東市場的人氣,會因此沒落。

縣府的文資審議機制,成了保留東市場的最後一線希望。但是歷經2019年5月和7月,兩次現勘與審查會議後,東市場拆除,幾乎已成定局。


曾因921地震造成結構受損,加上超過鋼筋混凝土建物的50年使用年限,東市場規劃拆除。

爭議漸漸在地方上發酵,文史工作者、學者紛紛加入調查,訪查在地耆老,查閱舊報紙等史料,有別於前兩次文資審議結論,他們意外發現,東市場其實不只是一棟普通的鋼筋混凝土建物。

戰後的台灣,公共衛生知識尚未普及,在世界衛生組織及美援挹注下,1950年代,國民政府開始在台灣推展一系列衛生示範計畫,希望改善餐館、學校、住家環境,同時也在全台打造七座示範性的公有市場,斗六東市場正是由環境衛生試驗所和斗六市公所合辦的示範市場之一。


文史工作者、學者紛紛加入東市場調查,訪查在地耆老,查閱舊報紙等史料。

對當地耆老來說,示範市場每個月都有中央派來的檢查員,進行衛生檢查,過程十分嚴格。不過隨著環境衛生試驗所在1983年裁撤,由中央發動的衛生檢查制度停擺,當年的示範市場,漸漸變得跟其他傳統市場一樣髒亂、老舊。


中央發動的衛生檢查制度停擺,當年的示範市場漸漸變得跟其他傳統市場一樣髒亂、老舊。

近年來,不少傳統市場紛紛進行了改造行動,例如台北市士東市場,以明亮、整潔的空間,吸引已經習慣到超市買菜的消費者,重回菜市場。雲林的西螺東市場,還有近日剛完成修復的土庫東市場,則化身文創市集。老市場除了拆除重建,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


近年不少傳統市場紛紛進行改造,以明亮、整潔的空間,吸引消費者重回菜市場。

發起搶救行動的民間團體認為,斗六東市場如果能保存下來,重新改善市場內的環境,不但可以成為很好的在地飲食文化教學場域,也有機會帶動斗六市其他公有市場的改變。在民間團體提出和斗六東市場相關的新事證後,2019年11月5日,雲林縣文化處舉行第三次現勘與文資審議。文化處預計在這份研究報告出爐後,將第三次文資審議中所提出的新事證,進行更詳細的探討,進一步審查,決定東市場的去留。

一座老市場,承載的不只是攤商的生計,也記憶了在地民眾的生活和歷史軌跡。它還有沒有機會,拒絕遭到時代淘汰的命運?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東市場的下一步】

02/03(一) 22:00首播
02/08(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