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墨爾本大學獸醫院在《皇家學會報告B(Proceedings of Royal Society B)》發表最新研究指出,狩獵、耕種和全球人口往城市移動,導致生物多樣性大幅下降,增加了COVID-19等危險病毒從動物傳播至人類的風險。
該研究認為,武漢肺炎(COVID-19)爆發的潛在原因很可能是人類與野生動物接觸增加。
為了調查哪些動物最可能帶有與人類共通的病原體,科學家們將142種多年來已知會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病毒,與IUCN受脅物種紅皮書比對。
牛、羊、狗和山羊等畜牧動物與人類共通的病毒量最多,傳播的病毒量是野生哺乳動物物種的八倍。
適應人類環境的野生動物也更容易與人類共通傳染病毒。囓齒動物、蝙蝠和靈長類動物常與人共存,並且靠近房屋和農場,牠們是近75%的病毒的宿主。光是蝙蝠就與SARS、立百病毒、馬堡病毒和伊波拉病毒有關。
研究發現,受威脅和瀕危野生動物外溢病原體的風險最高,這些野生動物的數量主要因為狩獵、野生物貿易和棲息地喪失而減少。
「人類入侵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區,使人類與野生動物有了新的接觸,增加了新型傳染病外溢的風險……與所有其他物種相比,靈長類和蝙蝠類物種更容易攜帶人畜共通病毒。」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獸醫學院疾病動力學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蒂娜.克勞德.約翰遜(Christine Kreuder Johnson)說:「動物病毒溢出是我們接觸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直接結果。」
同時,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倫敦動物學會和PETA等全世界200多個野生動物團體已寫信給世界衛生組織(WHO),要求WHO建議世界各國對數十億美元的野生動物貿易加大預防力道,永久禁止所有活體野生動物市場以及禁用野生動物於傳統醫學。
信上說,COVID-19大流行據信起源於中國的野生動物市場,因野生動物與人類近距離接觸而傳給人類,全球禁止野生動物貿易將有助於防止疾病傳播,並消除「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
這些團體認為,人畜共通傳染病每年造成超過20億個人類病例和200萬人以上死亡,包括伊波拉病毒、MERS、愛滋病毒、牛結核病、狂犬病和鉤端螺旋體病。
本週稍早,聯合國生物多樣性代理執行祕書馬瑞瑪(Elizabeth Maruma Mrema)就曾透過《衛報》呼籲全球禁止野生動物市場。
與保育團體不同的是,馬瑞瑪強調,有數百萬人以野生動物為食,需要傳統市場的替代方案,在非洲尤其如此。
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許多全球性的組織對於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出現在貿易動物中感到尷尬,像監管動物國際貿易的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就拒絕參與COVID-19起源的討論。
CITES透過簡短的聲明表示:「人畜共通傳染病相關事務不在CITES的職權範圍內,且秘書處無權對人類食用野生動物與COVID-19間可能的關係發表評論。」
參考資料
- 英國衛報(2020年04月08日),Human impact on wildlife to blame for spread of viruses, says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