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工程緊鄰大潭藻礁,3月28日發生工作船坐底擱淺事件。中油第一時間否認對藻礁及柴山多杯孔珊瑚生態造成影響,直到在4月9日才改口「確實傷及藻礁生態」,卻仍強調「並未破壞柴山多杯孔珊瑚生態」。
海保署目前仍在調查是否破壞柴山多杯孔珊瑚生態。而環保團體今(16日)協同律師向桃園地檢署提出刑事告發,直言中油「至少造成一株柴山多杯孔珊瑚死亡及多株重傷」違反《野保法》,要求檢方盡速展開調查,並扣押擱淺的「東坪8號」,中油也應立即停工靜待調查。
中油工作船擱淺毀藻礁 專家:至少一株柴山多杯孔死亡多株受損
為推動「減煤增氣」能源轉型,中油要在桃園的大潭天然海岸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在環評時大幅修改工程計畫,並強調會避開藻礁生態熱區而闖關成功,然而,施工不到一年就發生坐底擱淺意外,導致大面積藻礁遭到剷除。
3月28日中油正在進行棧橋施工,卻受海象氣候轉變造成流錨,導致起重工作船「東坪8號」向東南方移位並斷纜。中油4月7日發布新聞稿表示,當時的風浪過大無法馳援,為保障人員安全緊急以單纜將工作船暫坐底於沙灘上,「非屬擱淺事件,未對藻礁、柴山多杯孔珊瑚等生態造成破壞。」並已於當天上午將發生事故的工作船拖往台北港進行檢修。
然而,4月9日立委陳椒華辦公室會同海保署、環保署、桃園市政府等單位前往大潭藻礁生態熱區G1區現勘,發現大面積藻礁遭到剷平,當時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就指出,遭破壞的藻礁大約有0.5公頃,最深達50公分,「需要500年才長得回來。」他更指出,在破壞範圍內有一株柴山多杯孔珊瑚已經消失,其餘有近10株受損。
隔天(10日)中油再次發布新聞稿,改口稱「礁體表層確有受損痕跡,影響面積約2520平方公尺。」又強調,「復套繪柴山多杯孔珊瑚分布位置,與東坪8號觸底及坐底距離分別為90及150公尺,並未破壞柴山多杯孔珊瑚生態。」
中油新聞稿前後不一 環團痛批滅證又想隻手遮天
對此,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就痛批,台灣中油公司在事發後不僅未通報,還想要隻手遮天,掩蓋藻礁遭事實,「環保團體及學者積極調查,他們才發現紙包不住火,卻仍想文過飾非。」他直言,中油將肇事船隻脫離是肇事逃逸,企圖湮滅證據。
潘忠政引述陳昭倫博士的調查資料指出,中油在事發後未經專家評估就擅自將工作船拖上藻礁,隨後又私自將工作船脫離現場,「兩次違法拖行,至少造成撞擊區內七株柴山多杯孔珊瑚死傷,周遭兩株生存受到影響岌岌可危,且這只是已知的部分,未知的可能更多。」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表示,台灣中油在未經主管機關同意及專業評估便宜行事,「顯係故意或未注意,而導致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死亡、受傷或被騷擾,已違反《野保法》。」他說,檢方應盡快介入調查,並扣押「東坪8號」工作船,以免中油再度湮滅證據,「中油也要立即停工,靜待調查。」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指出,雖然海象氣候事屬意外,「但斷纜發生後,要把船拖到哪裡?又何時將擱淺船隻拖離現場?都是人為選擇,不能推拖意外卸責。」他表示,海洋犯罪調查不易,桃園市政府及海委會的保育又過於消極被動,「希望法務部能夠整合相關單位,協助地檢署偵辦此案,並建立國家海洋生態犯罪偵查機制。」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也說,檢方調查需特別注意拖離工作船的決策流程,「是誰下命令緊急將事證拖離現場,必須提出通聯證據,還原犯罪真相。」此外,他指出本案環評時缺乏風險評估,如今已嚴重違反環評「避開藻礁生態熱區」的結論,有必要廢止過去的環評結論,並補作評估。
台灣中油則表示,事發時以拖救方式將工作船拖離,是考量人員安全,並非肇事逃逸,「為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台灣中油與施工團隊已重新檢討緊急應變計畫,將增加起重船之錨碇塊、繫纜長度並新增一艘拖船待命,同時也會密切監測海象及氣象等情況,因應突發狀況。」台灣中油對於本次事故,除深感遺憾與歉意,也將配合主管機關調查。
此外,潘忠政重申當地海象不佳,不宜作天然氣卸收碼頭,「現在是工作船擱淺藻礁死掉,未來如果是天然氣燃料船出意外,是人命關天的事情。」他質疑民進黨當局,「你們在野時口口聲聲說要藻礁永存、劃設自然保留區,如今當選掌權後卻顢頇硬幹。」他表示,這已經是第99場保護藻礁的記者會,未來會繼續奮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