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關注日】台灣軟骨魚保育誰優先? 巨口鯊恐怕不是第一位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鯊魚關注日】台灣軟骨魚保育誰優先? 巨口鯊恐怕不是第一位

台灣附近活動鯊魚120種 學者建議:丫髻鮫、白眼鮫優先保育

2020年07月14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高雄報導

當巨口鯊保育議題受到台灣社會關注之際,去年召開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或稱華盛頓公約)第18屆簽約國大會上,再將18種因漁業撈捕受脅的軟骨魚列入附錄二名單。台灣哪些軟骨魚最該優先投入保育資源?上週海保署舉辦的研討會中,學者指出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極危(CR)的丫髻鮫,處境最急迫。

軟骨魚保育順序 學者建議:丫髻鮫、白眼鮫優先

今天(7月14日)是「鯊魚關注日」(Shark Awareness Day),全球已知約1200種軟骨魚中有550種鯊魚,其中約120種在台灣附近海域活動,其中不乏名列CITES附錄名單物種;一旦列入附錄名單,代表著這些物種若要出口,須進行無危害評估,確保捕捉及出口不會影響其野外族群的存續

台灣共有9種軟骨魚列為保育類物種名單,包括尖齒鋸鰩 、昆士蘭鋸鰩 、小鋸齒鰩 、櫛齒鋸鰩 、鋸鰩、後鰭鋸鰩,以及6月1日生效的「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修正案中,將鯨鯊、阿氏前口蝠鱝及雙吻前蝠鱝列入保育類名錄。

台灣軟骨魚保育下一步,哪個物種該優先保育?上週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研討會上,海洋大學教授莊守正除了提到丫髻鮫,另外,黑鯊(平滑白眼鮫)、花鯊(污斑白眼鮫),都因撈捕壓力列入CITES附錄二名單,台灣已禁捕,建議優先關注其處境。

6月正式生效的保育類名單,包括阿氏前口蝠鱝(Mobula alfredi)。圖片來源:海保署提供
6月正式生效的保育類名單,包括阿氏前口蝠鱝(Mobula alfredi)。圖片來源:海保署提供

學者建議最能優先關心平滑白眼鮫/黑鯊(Carcharhinus falciformis)處境。圖片來源:漁業署
學者建議最能優先關心平滑白眼鮫/黑鯊(Carcharhinus falciformis)處境。圖片來源:漁業署

由於軟骨魚類種類非常多,生物學特性各異,其中有許多大型軟骨魚類,是屬於成長慢、產仔數少、性成熟年齡晚,稱為「K選擇物種」,特別受到關注。巨口鯊即為一例。莊守正研究團隊也從2013年研究鯨鯊之便,連帶收集巨口鯊這類軟骨魚資料,至今已有8年時間,但巨口鯊相關資料仍然不足。

神秘巨口鯊常因混獲現身 台灣位處保育樞紐

巨口鯊已知洄游於三大洋,水深超過1000公尺,是漁業活動到不了的地方,被捕捉是因攝食時,於夜間浮到海面表層,捕食小蝦小魚浮游生物,而遭網目30x30平方公分的大目流刺網船所捕獲,並非其目標物種。

透過海保署計畫,研究團隊朝向巨口鯊混獲個體資料庫的建立、生殖及攝食生態學調查,據此研擬大型軟骨魚類的保育策略綱領。

雖然民間團體十分關注巨口鯊保育,希望能列入保育類名單,不過仍需更多資料支持。根據IUCN紅皮書評估過程,巨口鯊在2000年及2005年被評估為資料不足(DD),2015年則評估為無危(LC),2018年再度評估仍未更動等級。專家小組認為巨口鯊資源尚未達到危急狀態,建議持續監測蒐集資料,以確認資源狀況。

巨口鯊1976年首度發現後,至今對牠的認識仍非常有限。但是,台灣極可能是全球唯一有機會研究巨口鯊的國家,全球記錄到的巨口鯊,有60%是台灣捕抓到的。莊守正認為,這是因為台灣有良好的通報制度、港口查報員,所以資料一筆都不會漏掉。相較之下,因巨口鯊分布的範圍非常廣,鄰近的菲律賓判斷抓得應該比台灣多,但沒有通報機制,所以無從得知。

這項研究又有點需與時間賽跑,莊守正認為,台灣軟骨魚管理例如鯨鯊、鬼蝠魟,皆列入保育類名單,值得肯定。他建議巨口鯊保育比照鯨鯊的管理模式,從總量管制做起,和業者溝通,逐年降低撈捕量直到達成禁捕的目標。

漁業撈捕兼顧永續利用 18種軟骨魚再受國際貿易規範

國際上軟骨魚資源管理,是透過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ICCAT)、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等,這類的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RFMOs),致力於漁業資源永續利用,特別針對公海魚群及高度洄游的魚類,訂定相關保育管理措施保護漁業資源,並打擊「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IUU)之非法漁業活動。

另一個關鍵性公約CITES,主要是透過對野生動植物出口與進口限制,確保野生動物與植物的國際交易行為不會危害到物種本身的延續。IUCN透過科學家評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也是各國管理上重要的參考依據。

由於魚翅利益,琵琶鱝屬及鱟頭鱝科魚類常面臨過度撈捕的命運,而成為國際貿易關注對象。去年召開的CITES第18屆簽約國大會,即通過包括台灣漁業常見捕撈物種,馬加鯊(2種)、琵琶鱝屬6種魚類、鱟頭鱝科10種魚類等18種軟骨魚,列入附錄二名單。

軟骨魚保育越來越受到全球矚目,除了鯊魚,鰩、魟和銀鮫等,都是軟骨魚成員。圖片來源:海保署
軟骨魚保育越來越受到全球矚目,除了鯊魚,鰩、魟和銀鮫等,都是軟骨魚成員。圖片來源:海保署

國內則透過《漁業法》針對特定漁種或漁法採取限捕、禁補或通報機制;《野生動物保育法》將物種列為保育類名錄管理。目前鯨鯊、鬼福魟已列入禁捕對象,象鮫、大白鯊和巨口鯊需回報混獲資料。

海保署臉書指出,將巨口鯊指定為保育類物種,是努力的目標。儘管資料有限,台灣仍可以國家或區域的尺度進行評估。近兩年投入巨口鯊保育規劃,除召開數次專家諮詢會議及研究小組會議,也委託研究,蒐集更充分的生態習性科學資訊,今年也接洽漁民合作,預計安裝標示器來取得洄游資訊,期望能有進一步資訊與進展。

【名詞對照表】
丫髻鮫 Sphyrna lewini
尖齒鋸鰩 Anoxypristis cuspidata
昆士蘭鋸鰩 Pristis clavata
小鋸齒鰩 Pristis microdon
櫛齒鋸鰩 Pristis pectinata
鋸鰩 Pristis pristis
後鰭鋸鰩 Pristis zijsron
鯨鯊 Rhincodon typus
阿氏前口蝠鱝 Manta alfredi
雙吻前蝠鱝 Manta birostris
平滑白眼鮫/黑鯊 Carcharhinus falciformis
污斑白眼鮫/花鯊 Carcharhinus longimanus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