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導演評《福島50英雄》:「引發災難的責任者,突然變成正義的英雄」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日導演評《福島50英雄》:「引發災難的責任者,突然變成正義的英雄」

2020年07月23日
文:宋瑞文(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在日本文化廳贊助之下,集結國際巨星渡邊謙等知名演員,並獲得日本電影史上首次的美軍支援拍攝,描述福島核災事發當時的電影「Fukushima 50」(福島50英雄)上映了。就製作品質而言,本片是無庸置疑的佳作,但劇情卻值得商榷(延伸閱讀:本文之上篇)。

福島50英雄劇照。照片來源:奇摩電影

「這部電影,用一句話簡單地說就是:『東京電力職員,謝謝你們,託你們的福,日本得救了。』引發災難的責任者、應該被批評的壞人,突然變成正義的英雄。」另一位同樣製作過福島核災電影的導演太田隆文寫道。「Fukushima 50」上映後,他的評論獲得廣大共鳴,發文後不久點閱即突破3萬人次。

就電影本身的技術層面來看,不管是演員的運用,還是場景的考究,太田隆文都給予高度的肯定,「我自己也徹底研究過福島核災,可以瞭解製作用心的程度。」

然而,故事的敘述方式,卻讓人留下疑問。一般人看了很容易覺得:「是菅直人總理和民主黨給事故添亂,延遲了收拾的速度。」換句話說,總理和民主黨似乎被描述成反派,但這並非事實。

日本政府事故調查委員會,以及美國核電營運研究所INPO,都發表過報告指出,當時東京電力的種種操作不當,讓情勢惡化。在政府的事故調查書裡,廠長吉田昌郎也否定了總理來到現場會造成延遲的說法。前首相菅直人的官網,整理了事情經過的流言及其真相。

媒體曾詢問菅直人的感想,他說:「雖然周圍的人說是在諷刺我,但我沒有覺得那麼過份。虛構電影嘛(戲裡菅直人的角色不是使用真名)。」菅直人又提及另一部同主題的電影「太陽之蓋」,裡面所有政治人物都是真名,「如此,做電影的人可以負起責任。」

只看「Fukushima 50」的話,還容易產生另一種印象:「在東京電力職員的努力之下,收拾了核災。」事實上,核災仍然是現在進行式,輻射持續外洩,至今還有許多避難災民不知何去何從。太田隆文寫道:「或許對創作者而言,這是他的自由吧。就是只想描寫東京電力職員的努力而已。這只是電影。」


2020年3月初朝日新聞報導,政府取消補助後,211個避難災民家庭不知何去何從。圖片來源:小林茂推特

值得一提的是,「Fukushima 50」在製作上獲得充裕的資源,其預算跟放映規模與許多描寫災民苦難的福島核災電影截然不同。

例如,入行已有一定成績的太田隆文,早前在籌備核災電影「朝日之家」的時候,處處碰壁。電影公司、企業贊助都不支持,許多有名的演員也迴避。最後,是靠許多民眾集資1000萬日幣並支援拍攝才得以完成。缺乏政府支持的核災影視作品,辛苦可見一斑。


「圖說17都縣 放射能測定地圖+解讀集」,圖中數值在4萬以上的地方理應移居。圖片來源:大家的數據網站

在不同的福島核災電影之間,有製作預算與觀點的差異;而許多關於福島核災的資訊,也有類似的現象。比較容易曝光的,多半是和官方立場一致的面向。

這並不意外,災後日本政府或福島縣為了宣傳福島復興,單單電通一家廣告公司,就給了240億日圓的預算(2011~2018年)。反之,像是2018年底由民間團體調查並製作的一份輻射污染地圖集,和前述的「朝日之家」一樣,也是透過群眾募資才得以自費出版。

即便是單一事件的一個片段,一部電影要能周全地呈現各方觀點,恐怕也不容易。無論「Fukushima 50」能否提供客觀的真相,身在便利的網路時代,觀眾都可以自行上網延伸閱讀,靠自己把故事繼續看下去、說下去,成為不會遺忘教訓的生力軍。

※ 本文相關編譯與轉寫,承蒙上前万由子女士審閱。

※ 轉載自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作者

宋瑞文

媽媽監督核電聯盟特約撰述、加州能源特約撰述、台達電低碳生活部落格專欄寫手、QueerWatch 酷新聞駐站作家。演講講師,範圍包括福島核災、同志、日本節能等題目。台灣中島美雪介紹會住持,相關作品散見於上報關鍵評論網KKBOX等。教育廣播電台節目音樂二三事不定期來賓。男同性戀,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