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帛琉 島嶼永續的挑戰(四)
鯊魚大遷徙
「鯊魚來了!」
這四個字,在電影裡總是伴隨著利齒撕咬、尖叫不斷的血腥畫面。但在帛琉,看到鯊魚是遊客最開心的事。船停在水深兩、三公尺的近岸,人還沒下水,就已經引來幾隻大膽的灰色礁鯊繞著船巡邏,遊客拿著手機船頭船尾兩邊跑,拍個不停。
下了水的景象才叫壯觀,十幾隻鯊群聚在海底,順著一條無形軌道,一圈又一圈的游。偶爾上來好奇的巡一下潛水客,雖說帛琉的鯊魚不咬人,不過看到鯊魚從面前甩尾而過,還是會不由自主的心跳加速。
帛琉知名的潛點鯊魚城,是黑翼礁鯊聚集的地方,礁鯊體型小、個性也十分溫和。時常帶遊客出海的船夫伊比爾說:「西方國家的媒體,幫鯊魚做了很糟的宣傳。很多人怕鯊魚,就覺得鯊魚該死。但其實我們很需要牠們,一旦沒了鯊魚,整個生態系都會崩解,就像骨牌效應一樣。」
鯊魚在海洋中生存已經有420億年之久,牠們是真正的海洋之王,食物鏈上的高級掠食者。獵殺捕食老弱的海洋生物,無形中平衡了魚群的數量,說整個海洋生態系都靠鯊魚維持也不為過。帛琉海域如果運氣好,可以看到25到30種鯊魚,不過那是大概十年前的事了,研究人員告訴採訪團隊,鯊魚的數量正在減少中。
在帛琉從事鯊魚保育的專家托瓦說:「很多人聽到氣候變遷、海水暖化,只會聯想到珊瑚白化。其實海水溫度變化,對鯊魚的影響也很大。」
托瓦和丈夫來自以色列,20多年前駕船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到帛琉定居,在島上開設潛水店。她說每趟出海,都有遊客詢問鯊魚的問題,於是她開始做研究,並且把潛水店擴展為學術交流中心,邀請鯊魚或海洋專家來駐點,建立龐大的鯊魚資料庫。
在托瓦之前,從來沒有帛琉人想過要記錄鯊魚,也找不到任何有系統的資料。托瓦用土法煉鋼的方式,每天出海看到鯊魚,就用手寫的方式記下牠的特徵、大小、性別,回到岸上再歸檔。她從記錄中發現,在每年的某幾個月,鯊魚數量突然驟減,讓她很好奇鯊魚都去哪裡了?
和她合作的澳洲海洋科學中心,當時剛好研發出聲納鯊魚追蹤器,這個體積只有拇指大的追蹤器, 電池壽命超過十年。 只要鯊魚接近測量站,就能觸動監測系統記錄資料,就像聲音的GPS定位系統。但要把追蹤器裝在鯊魚身上並不容易,托瓦回憶:「鯊魚很聰明,牠們不喜歡離小船太近,有的時候丟下好多的餌,都被小魚一口口吃光,但鯊魚就是不過來。」
鯊魚一上鉤馬上被翻過來肚子朝上,一根管子塞進牠的嘴,灌入新鮮海水,維持體內含氧量。同一時間鯊魚的尾部已經被劃開一個小傷口,植入聲波反射器,並抽一管血輸入DNA資料庫,還有人快速測量記錄鯊魚的身長、重量、健康情況。這一切都得精準分工,在九分鐘之內結束。
兩年來總共有50隻母礁鯊被植入標籤,研究人員發現,鯊魚消失的時間正好是天氣轉熱的季節。但鯊魚並不像他們預期般的進入開放水域,相反的,98%的鯊魚都留在帛琉,只是往更深的海域活動,避開高溫。每年4月開始,帛琉的表層海水溫度由25°C開始上升,從5月到9月都維持在29°C左右。3、4°C的溫差就能讓鯊魚受不了,從原本30公尺深的地方躲到60公尺的深海。而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委員會的預測,到了2100年,海水溫度平均增加1到4°C,這可能代表未來淺海的鯊魚數量將越來越少。
托瓦說:「其實有可能,而且這樣很糟,因為棲息地改變會影響鯊魚的交配週期,新生的鯊魚會大量減少。」鯊魚跟人類的生命週期其實很相似,有的鯊魚孕期長達超過一年,每一胎生的數量也不多。而小鯊魚的生長速度緩慢,得花約20年才能成熟,繁殖下一代。新生鯊魚減少將造成數量出現斷層,大的鯊魚如果再遭到捕殺,那麼鯊魚很可能走向滅絕,對全人類造成嚴重的影響。
漁夫伊比爾說:「帛琉人的蛋白質大概都從海裡面來,而且我們從小就知道,鯊魚吃大魚,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藻類。你把鯊魚拿掉,大魚沒有敵人,把小魚吃光,沒人去清那些藻,藻就越長越多,那個水域會變成死水,到最後沒有任何魚可以補。」
不只氣候變遷帶來的隱憂,遠洋地區的商業捕撈對鯊魚來說更致命。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年有7300萬隻鯊魚遭到捕殺,為的就是鯊魚的魚鰭和魚尾,在香港、中國等地,一公斤的魚翅能賣250美金。鯊魚的肝、油、牙齒也越來越受歡迎。而且鯊魚數量越少,代表這些鯊魚產品的單價水漲船高,不少非法捕魚業者大量捕撈,把鯊魚製品風乾收藏,等著賣高價。
托瓦說:「說來說去,其實都是為了錢。我去過印尼跟菲律賓濫捕的漁村,他們的魚獲已經枯竭了,所以跑到其他國家的海域捕魚,因為鯊魚在香港可以賣到好價錢。他們為了錢什麼都願意做,你很難跟他們解釋鯊魚對生態的重要性。」
台灣也曾經是罪魁禍首之一,不少台灣漁船在帛琉外海捕撈鮪魚,時常不小心誤補鯊魚。雖然正確的作法是把鯊魚放回大海,但魚翅價格比鮪魚多上幾倍,因此漁民就冒著被查獲的危險偷偷把鯊魚拖上船,割下魚翅賣掉。托瓦的DNA資料庫裡,有不少短期造訪帛琉的遠洋鯊,每次發現有大規模捕殺,她都會帶著DNA資料去比對,希望沒有熟悉的老朋友。
托瓦和研究團隊多年來的研究結果,促成帛琉在2009年設立鯊魚保護區,是全球11個鯊魚保護區中最早成立、法規也最完善的一個。整個經濟海域內禁止獵捕任何種類、大小的鯊魚。而只要發現鯊魚的魚鰭、魚尾或身體任何部分被割掉,一個部位就算違法一次,違者最高可以罰25萬美金。前總統陶瑞賓特別發布影片及行政命令,表示:「鯊魚的消失將摧毀食物鏈,最終影響全球漁業的永續,以及人類的生活。」
在鯊魚保護區內如果誤捕鯊魚,必須放回大海。如果誤捕的鯊魚已經死亡,必須在當天向海洋資源局以及海洋執法單位登記,而且鯊魚上岸時必須保持完整,也不能用做商業用途。伊比爾說:「帛琉人並不喜歡吃鯊魚,第一是帛琉的魚實在太多了,鯊魚不算是特別好吃的魚類。而且捕鯊魚其實不輕鬆,得在日落前出海補,鯊魚拖上船還得小心被咬到。」托瓦則是指出,政策的出發點很好,但光設立鯊魚保護區並不夠,因為全球11個鯊魚保育區的面積,加起來只佔海洋面積的3%。漁民為了生計,還是會想辦法偷獵,在海上跟外國漁船交易。讓大家了解保護鯊魚帶來的收益有多大,才是讓民眾最有感的方法,也就是發展「鯊魚經濟」。
以帛琉為例,每年專程前來和鯊魚共遊的遊客,約有8600人,以一個人70塊美金的團費來算,年收入約1800萬美金,佔帛琉GDP的8%。另外政府收取的州稅及出海稅,每年約150萬美金。再加上出海購買的食物、紀念品等商品,也讓整個社區獲得120萬美金的收入。用鯊魚的產值來算更驚人,以100隻鯊魚為單位,每一隻鯊魚帶來的收入約兩百萬美金,但同一隻鯊魚如果死了,身上的魚翅、牙齒等產品,最大價值只有10,800美金,差了185倍。
有專家質疑過密集的「與鯊共游」行程,是否會打擾到鯊魚作息。托瓦說她和專家這些年來追蹤鯊魚的交配周期及活動範圍,發現潛水客只要遵守規矩,並不會對鯊魚造成困擾,有時還有意想不到的奇遇,她回憶:「我曾經碰過一隻很小的黑翼礁鯊,牠對我非常好奇,還游到我的蛙鏡前面跟我眼對眼,幾乎有點像是小狗。每一次和鯊魚的交流都難能可貴,鯊魚旅遊也是環境保護及在地經濟互惠的最好例子,希望帛琉鯊魚保育在各方面的成果能被國際看見。」
《前進帛琉 島嶼永續的挑戰》系列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與TVBS共同製作專題〈前進帛琉 島嶼永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