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壩迫遷、鄰近斷層帶 寮國執意於湄公河興建境內最大水壩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築壩迫遷、鄰近斷層帶 寮國執意於湄公河興建境內最大水壩

2020年11月09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黃鈺婷 編譯;林大利 審校

根據《今日東協》(ASEAN Today)報導,寮國政府正準備興建裝置容量達 1460 MW(百萬瓦)的「龍坡邦水壩」(Luang Prabang Dam),完工後將會成為湄公河在寮國境內流域上最大的水壩,其所在地龍坡邦城是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定的世界襲產(World Heritage)。這座水壩與其他座落在湄公河流域上的水壩一樣,都將危及這條長河的生態系。


寮國龍坡邦城。圖片來源:Shelly Zohar via 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4.0)

湄公河水壩對漁業與農業的影響,將衝擊超過6000萬人口的食物來源。湄公河盆地是全世界淡水魚產量最豐富的地方,佔全球年漁獲量的15%~25%,為下游沿岸各國帶入數十億美元的產值。

在寮國當地,龍坡邦水壩所在地周遭的其他水力發電計畫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例如座落於南康河(Nam Khan River)與湄公河匯流處的龍坡邦省,當地有超過600戶居民仍在等待寮國政府提供新家。

數百戶居民遭迫遷 5年苦等政府兌現承諾

他們在5年前因為政府要興建南康二號(Nam Khan 2)與南康三號(Nam Khan 3)水壩而被迫遷離家園。而自從2016年讓地給南康水壩與其大型水庫後,當地居民就住在臨時帳篷至今,持續在等待政府落實承諾,補償他們新的家園,好讓他們能夠在那裡耕種與居住。

這些受影響的居民也說,為彌補他們被水壩淹沒的土地與農地,政府提供的補償實在太低。目前寮國政府已重新安置近100戶居民,但許多人都說他們分配到的土地面積不夠維繫生計,而且也沒有計入他們在原有土地上損失的果園與其他投資。

在龍坡邦發生的這些問題,常見於寮國水力發電與其他大型開發計畫上。寮國還計畫在湄公河下游的主流上興建其他6座水壩,並在該河流域範圍內興建 72 座大型水壩。


寮國政府在湄公河流域興建許多水壩。圖為湄公河支流南烏河上的水壩興建畫面。圖片來源:Tbachner via 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3.0)

「他們叫我搬,我就搬了」一位居住在甌江沿岸拉特海村(Lat Thahae)的婦女告訴《紐約時報》。「我們在這條江上的生活已經結束了。」

龍坡邦建水壩 鄰近斷層帶與世界襲產古城

除了迫遷問題待解之外,在龍坡邦附近興建水壩還會遇到斷層帶的問題。這座水壩的預定地位於「奠邊府斷層帶」(the Dien Bien Fu Fault Zone)附近不到10公里處,且該區域的地震活動將危及這座世界襲產城市。

儘管在這個省份還有問題尚待解決,且寮國前兩座湄公河水壩(分別是裝置容量 1285 MW 的沙耶武里水壩與 260 MW 的東沙洪水壩)啟用不到一年,寮國政府與開發商已經磨刀霍霍地推進龍坡邦水壩建設計畫。

這項計畫由寮國政府、越南國營企業「越南油氣集團(Petrovietnam)」與泰國建設公司「初干創公司(Ch Karnchang)」合資建造。泰資「初干創公司」先前也有出資建造沙耶武里水壩。

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要求水壩開發商必須先完成事前諮商程序,且委員會的四個成員國(泰國、寮國、柬埔寨與越南)皆須出席。雖然遇上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這段程序也已經走到最後階段。

柬埔寨與越南都要求寮國政府投入更多時間與資源調查水壩的潛在影響,而泰國副總理巴威・翁素萬上將(General Prawit Wongsuwon)最近也呼籲國際組織一同監督這項計畫。

寮國成湄公河下游唯一計畫興建水壩國家

越南政府官員表示,受到上游水壩與氣候變遷影響,湄公河三角洲上多達100萬居民將有可能流離失所。湄公河委員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湄公河上築壩將會攔截越南三角洲97%的沉積物,並將因此終結該地區的農業活動。越南從過去就一直反對在湄公河上游築壩,但該國國營企業卻弔詭地參與龍坡邦水壩計畫。

今年3月,柬埔寨政府的發言人宣布,該國所有位於湄公河的水力發電計畫將暫停10年,期間政府將會重新審視國家能源政策。這項宣布使得寮國變成湄公河下游地區唯一一個還計畫在流域興建水壩的國家。

武漢肺炎、過去南康河水力發電計畫仍未解決的迫遷問題,再加上這次在古城周圍築壩的特殊風險,種種問題都沒能阻止龍坡邦水壩建設計畫。由於目前已經在進行施工前的工作,寮國政府似乎選擇了忽視更改路線、採取更負責任態度來推動水力發電的關鍵機會。

作者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

黃鈺婷

大學主修外文與社會學,研究所念環境教育。期許自己做好環境資訊的轉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