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來,COVID-19疫情大大改變民眾通勤方式。許多人因為想要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減少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次數。同時,因為居家辦公的人數增加、出門的人變少,公路上的車輛瞬間減少,這其實是個好時機,讓城市重新規劃交通網絡,甚至帶領運輸網邁向永續。
這段期間,選擇「運輸轉型」的都市並不少,包含巴黎和倫敦幾個歐洲大都市,剛好可趁陸上交通沒那麼繁忙的此刻,藉機改造一些以往施工就會造成大塞車的路段,或推動低碳交通。
如何改善巴黎交通?腳踏車就是答案!
來看到花都巴黎,其實這座城市與其他歐洲都會區相比,市民對騎腳踏車這件事相對比較不熱衷。看到其他大城市,早在2010年時,哥本哈根跟阿姆斯特丹的總交通流量中,腳踏車就占了37%和33%,而巴黎卻只有少少的3%。可是從2007年開始,巴黎為了推廣共享單車系統,每年逐步增加腳踏車系統,現在市區內已有將近1400個路邊租車站,可供租借腳踏車的數量,也超過2萬個。
今年為了進一步推廣自行車的使用,現任市長安娜・伊達爾戈(Anne Hidalgo)在第一任期間承諾將建設1000公里的自行車道;疫情爆發後,更趁著所有人躲在家中的時機,完工50公里的腳踏車道。於是當5月市區再度開放時,單車騎士已可以自由地在巴黎最繁忙的商業區騎車,幾分鐘之內就可以從羅浮宮騎到巴士底廣場,一路上不用擔心汽車來搶道。
全面性革新 倫敦大膽提出綠色交通改革
再來看到倫敦,疫情爆發前,大約有200萬人使用倫敦地鐵,每天上下班尖峰時刻,狹小的車廂都擠得跟沙丁魚罐頭一樣;加上部分車廂內又沒有通風系統,空氣難以循環,讓人在疫情爆發後不敢搭乘,這也使得倫敦交通(Transport of London)的運量暴跌90%,5月還必須得接受政府的紓困款和貸款,才能勉強餬口撐下去。
但危機就是轉機!面對虧損的同時,倫敦市長沙迪克・汗(Sadiq Khan)也一邊在構思如何改革倫敦交通,希望藉此機會逐步把倫敦市中心變成全世界「無車區」最大的首都。
因此,5月時市長宣布,將倫敦橋、尤斯敦、滑鐵盧和老街一帶(這些幾乎是倫敦最繁忙的地區),全部劃給公車、自行車與行人使用,倫敦橋與滑鐵盧則完全禁止汽車與卡車進入;而城市的其他一些地區,甚至連公車都無法進入,部分區域道路還加寬了人行道。同一時間,市政府更加重了極低碳排區(ULEZ)和低碳排區(LEZ)內的城市壅塞税,讓市民不會想開車進城。
事實上,不只巴黎和倫敦,全球許多城市都在與時間賽跑中,爭取疫情期間人流最少的時候,好好整治交通設施。台灣雖然疫情狀況沒有國外嚴重,但或許能參考一下這些做法。
※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疫情衝擊交通模式 大城市改推綠色交通〉
參考資料
- Motor traffic increases to 83% of pre-lockdown levels
- Road traffic is again nearly as heavy as it was before lockdown as vehicle numbers reach 88 per cent of pre-Covid levels - except in London
- London is transforming its center into a car-free zone to create more distancing when it reopens
- London’s Covid-safe commute idea on alternative mass transportation mode: Open-air buses
- From lockdown to reform: how planning can help to build a new normal
- 'We Heard Birds.' Paris Mayor Anne Hidalgo on How Lockdown Offered a Glimpse at a Greener City
- More Bicycles, Slower Speeds, a More Livable City: Paris Mayor Anne Hidalgo Plans an Ambitious Second Term
- Sadiq Khan launches fresh funding review of London's transport network after Covid-19 shut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