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9)月19至20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帶領百慕達商泰科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來到南澳舉辦生態工作假期,協助農家採收以自然農法栽種的花生與甘蔗,體驗農人生活;也深入部落,向泰雅族人學習製作香蕉飯。
宜蘭南澳鄉三面環山,東臨太平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適合種植多項作物。本次落腳的水田屋民宿的主人阿聰與少玲在南澳定居近10年,採用「秀明自然農法」耕種各項作物,強調自家留種、連作不休耕、全程不使用農藥及化肥,以達到土地的永續利用,兼顧農田間的生物多樣性。生產、生活、生態三者並存,符合「里山」精神。
志工們騎著腳踏車來到海岸社區旁的花生田進行採收與分選。由於不使用農藥與除草劑,花生與野草交錯生長,需要先用機具翻第一次土後,再用鋤頭翻找出花生。採收的同時,志工們忍不住剝了一兩顆花生品嚐,「原來新鮮花生的味道是這樣!」
另一頭,則同步揀選出品質優良的花生,並用天然日曬為花生增添香氣,一邊閒話家常:「我小時候最討厭的就是幫忙採收花生。」、「之前在市場買小小一包就要兩、三百元,覺得好貴,現在知道為什麼了!」、「以後買花生不敢嫌貴了。」,深刻體會每一粒花生得來不易。
20日則到甘蔗田幫忙採收甘蔗。相對於南部,南澳的日照較為不足,讓甘蔗的個頭較小,但也因長得慢,榨汁後的滋味特別香甜。儘管志工們一開始有點手忙腳亂,卻上手得很快,超高效率令農家主人誇讚不已。
兩天農忙後,主人家皆依照昔日慣例,端出西瓜、花生根茶、洛神花茶、甘蔗汁等,感謝志工們的協助,也與志工分享南澳的農家生活。
除了農業,大南澳地區也擁有多元文化,豐饒的土地吸引了泰雅、客家、閩南族群於此定居,此行也安排朝陽社區與金洋部落的導覽,進一步認識在地文化。
臨海的朝陽社區是客家聚落,曾因樟腦、礦業繁榮一時,近年則慢慢發展咖啡農業。隨著朝陽步道拾階而上,沿途可遠眺烏石鼻、南澳漁港、神秘海灘及花蓮和平發電廠,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往山裡走,則來到南澳最深山的泰雅族部落——金洋部落,體驗製作香蕉飯。過往上山打獵至少都要三天以上,香蕉飯營養豐富也易保存,是最好的行動糧食。
在「卡浪馬固工作室」(卡浪馬固,泰雅族語「我的部落」之意)負責人小葉的指導之下,志工們小心翼翼地採摘香蕉葉、烤火、清洗,再用雙手將糯米與熟透的香蕉攪拌均勻,最後將香蕉糯米裝入香蕉葉中便大功告成。
走訪部落的過程中,小葉也分享了關於部落遷徙歷程、各時代的原住民政策、傳統智慧以及未來文化傳承等議題,鼓勵志工多多了解、關心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