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黑熊再中「山豬吊」 林務局推精準獵具、電圍網 民間盼禁絕獸鋏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防黑熊再中「山豬吊」 林務局推精準獵具、電圍網 民間盼禁絕獸鋏

2020年10月07日
整理:許祖菱(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林務局今年引進日本製「精準獵具」,試辦發現已能精準捕獲山羌等動物,但台灣與日本的野生動物畢竟不同,且非屬精準獵具的獸鋏、「山豬吊」是否全面禁絕,避免下一起東卯山黑熊事件發生?農委會林務局6日召開座談會,由局長林華慶領軍,邀集6縣市代表、專家及農民,座談會全程直播,說明精準獵具和電圍網的推廣作為,也針對修法可能性蒐集民間意見。

林務局開發精準獵具 直徑小於12公分 可防鋼索扭死纏繞

台中東卯山果園1日發現一隻台灣黑熊誤中農民套索,引發外界對獸鋏與其他陷阱獵具的檢討聲浪。過去農民防治野生動物常用獸鋏、山豬吊、毒餌,沒有目標區別性,造成非防治目標野生動物受傷死亡。

林務局目前開發的精準獵具參照日本環境省規格,套索踏板規格直徑小於12公分,防止黑熊踏入,鋼索線徑4釐米以上,設計八字轉環防止鋼索扭死纏繞,減少捕獲動物拉扯傷害。


台灣狩獵研究會發言人郭厚志手拿精準獵具,解釋與市售陷阱差異。圖片來源:林務局臉書座談會直播

林務局今年7月向日本採購40組精準獵具,在台東、嘉義、花蓮部落地區進行測試,台東海端鄉獵人王喬松用精準獵具補捉到1隻山羌;嘉義阿里山鄉鄒族獵人浦紹光則捕捉到8隻山羌。

林務局表示,根據初步回饋,精準獵具可有效捕獲山羌等野生動物,但使用上因為陷阱踏板較小,需要有經驗獵人選擇適合施作位置。

台東海端鄉布農族人田照軒認為,精準獵具有幾處地方仍待改良,很多部落都在山坡地上,精準獵具不適合施作在坡度較大地區,例如山坡果園或是較為陡峭地形就很難埋藏陷阱;另外,放置位置也不適合表土碎石區塊,因為難以挖掘與隱藏。田照軒建議,林務局開發精準獵具時,可以在踏板上裝置安全卡榫,防止獵人不小心觸發機關,也應開放課程讓初學獵人學習使用精準獵具。


自製山豬吊、精準獵具、市售鎖套比較。林務局提供

台灣狩獵研究會發言人郭厚志表示,台灣沒有屬於自己的獵具,現有精準獵具是參照日本規格,雖然日本設計精準獵具就是為了防止誤捕亞洲黑熊,但台灣與日本野生動物殊異,即使精準式踏板設計直徑小於12公分,還是無法排除石虎、小黑熊誤踏陷阱可能,未來希望能就動物重量、行進踩踏壓力做量化調整,減少誤捕捕瀕危野生動物可能。

農民怨電圍網地目限制多 林務局擬放寬黑熊熱區補助限制

林務局表示,在無適當防治下,野豬、鹿、白鼻心、台灣獼猴等動物可造成8成農作損失。對此林務局推廣電牧器圍網,農民若申請架設電圍網,政府補助3/4,農民自己負擔1/4,補助農地面積最小0.2公頃,最高補助4.5萬元。


電圍網政府補助計畫。林務局提供

苗栗南庄賽夏族長老、農民代表根誌優呼籲,立法前一定要考慮山村部落的生計問題,很多農民看到山豬、獼猴「提前採收」,一年栽種的心血盡數泡湯,政府立法應該考量如何讓人熊共存。

台東農民賴玉子也沈痛表示,家中農地長期遭受野生動物危害,實在走投無路,呼籲與會專家學者提出具體有效的防治方案,不要忽略第一線農民的生計問題。

賴玉子4年前向林務局申請電牧器圍網補助,她說電圍網是她試過唯一有效的防治做法,但電圍網也不能適用所有地形。她表示,家中的芭蕉園幾乎被山豬吃光,這2天為了驅趕山豬幾乎沒睡,卻仍無計可施。

參與本次黑熊救援行動的谷關農民詹東運則指出,台中和平一帶山區多有野生動物危害農損問題,然而礙於地形或者地目不符等限制,無法申請架設電圍網補助。他表示對農民來說,如果能夠架設電圍網而且有效,根本不會想要再設陷阱,「又不是吃飽太閒,做農事都來不及了。」

針對農民意見,林務局保育組組長黃群策表示,針對林地、租地等地目限制問題,未來會考慮在黑熊熱區研擬放寬補助限制。

保育團體主張全面禁止獸鋏 《動保法》可望修正

台灣黑熊日前誤中農民陷阱,台灣黑熊保育協會4日對此發表一份訴求書,提到2大訴求包括:一、關於獸鋏,建議《野生動物保育法》應與《動物保護法》有一致規範,全面禁絕;二、獸鋏以外形式之陷阱獵具,應有明確且一致的規範,並採高強度管理。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表示,獸鋏往往造成被捕獲動物不可逆的嚴重傷害,目前已有許多其他更為人道的動物農損防範器材。另外獸鋏多非原民傳統文化所使用的獵具,主張全面禁止。黑熊媽媽黃美秀也提到,大雪山地區的黑熊,有38%被發現曾誤中陷阱再逃生,因而斷掌或斷趾。

台中東卯山受困黑熊。東勢林管處提供
台中東卯山受困黑熊。東勢林管處提供

林務局回應,《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9條規定禁止使用陷阱、獸鋏或特殊獵捕工具等方法獵捕野生動物,但農民防治農害、原住民傳統狩獵,可例外使用陷阱捕捉野生動物;而《動物保護法》第14條之1第1項第7款規定,禁止使用含金屬材質之套索陷阱捕捉動物,除了農民防治農害、原住民傳統狩獵之外。

林務局表示,兩個法規管理規範並無實質差異,均對陷阱等獵捕工具規範限制,並基於保障農民財產安全與尊重原住民傳統狩獵,例外許可使用。但林務局也提到,擬修野生《動保法》全面禁用獸鋏,修正草案已提送行政院。

陷阱改良外 民眾野外辨識教育不可少

田照軒指出,近幾年出現登山熱潮,像台東戒茂斯等路段遊客量增加,當地人觀察到在人為干擾嚴重的地區,野生動物的數量大幅減少,提醒除了農損和狩獵議題,也應該注意遊客干擾現象。

屏科大野保所助理教授吳幸如則建議,未來針對野生動物危害防治應建立標準作業流程,結合已知的黑熊熱點紀錄與遊客出沒地區,並加強民眾在野外的辨識教育,都是可行的方向。

野生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姜博仁則提出,要減少非目標物種的誤捕、誤傷事件,除了精準獵具開發以外,還需要環境管理、即時通報工具系統等相關配套措施。黃美秀則呼籲政府應加強熱點社區的教育宣導,並建議可製作相關危害防治手冊,讓民眾有清楚的資訊來源可循。


林務局召開「防範套索誤捕瀕危野生動物座談會」。圖片來源:林務局臉書座談會直播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