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食角度 看日本江戶時代的「環保」生活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從飲食角度 看日本江戶時代的「環保」生活

2020年11月20日
文:宋瑞文

在便利的現代生活之中,人們已經習慣了像是塑膠袋之類,方便卻又會增加環境負擔的工具,想要擺脫也不容易。曾幾何時,人類變得如此容易增加碳排、遠離永續。有鑑於現代人追求環保生活的不易,日本味之素公司,從飲食的角度切入,回顧江戶時代的種種「減碳作為」,讓人從歷史中學習,在現代中前進。


江戶時代的低碳生活。截圖自味之素Eco Life Book with 食エコKIDs

共食

集合家裡的每個人一起吃飯,就是厲害的環保行動。飯菜只要熱一次,可以節省能源,碗盤等等也是一次洗乾淨就好。

保存

透過醃製,聰明地保存蔬菜。製成魚乾,聰明地保存魚類。在沒有冰箱的時代,成為貴重的保久食品。

新鮮

跟漁產地距離不能太遠,運來時才能保持新鮮,因此只能吃附近的魚。江戶地區(現今的東京都千代田區周邊為主)的人,要吃日本真鱸等做成的生魚片的話,得以東京灣為主要漁場,再遠也只能到三浦半島(東京灣口)。不會有因為貨車運送而衍生的碳排。

燃料

因為可以當作燃料的木炭或薪柴,都是貴重物品。會好好地安排料理的工序,節約資源,削減碳排。

包裝

用現代的詞彙來說的話,購物袋都是自備。塑膠袋、過多的包裝等等,全部沒有。購物時,放在帶去的鍋子裡,或者用布包起來帶回家。

產地

地產地消是這個時代的基本。蔬菜只會來自8~12公里遠的產區。生產小松菜(日本油菜)的小松川,距離日本橋5公里;生產練馬蘿蔔的練馬地方,距離12公里遠。


1936年,栽種練馬蘿蔔的農家。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清洗

儲存在水桶裡的水,從最不髒的開始照順序洗。洗過米的水,或者川燙後的水,再拿去洗碗盤。

物盡其用

為了不剩下食材,蔬果的皮、葉、莖等,都是貴重的食材,要不浪費地全部用掉。

集中處理

丟垃圾都在同一個地方,集中食材的剩餘細屑,做成堆肥,再用到農地裡。

不會超買

因為沒有冰箱。吃多少用多少,不會浪費地多買東西。

在沒有瓦斯、電力、煤油的江戶時代,食物與水都不像現代這般容易得到。因此這個時代的人們,料理時很珍惜燃料與食物。


非當季生產的蕃茄,能耗是當季生產的10倍。截圖自味之素Eco Life Book with 食エコKIDs

不管是地產地消或再利用、回收等等,現代人倡議的種種環保行動,對江戶時代的人來說,都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在味之素給孩子們的飲食教育電子書裡,有江戶時代的生活智慧,也有現代生活的省思。

比方說,古代只能吃到當季的食物,現代卻是不分四季,放在超商冷藏櫃裡任君選取。以前的理所當然,是只會吃到時鮮;現在的理所當然,是要什麼一年到頭都有。然而,後者的代價,卻不是在架上或價錢就能看到——例如在非生產季節(冬、春)溫室生產的蕃茄,所消耗的能源,是當季露天栽培的10倍!

在日劇《安寧時刻~道》裡,在戰前會愛惜物品、反覆利用的村民;在戰後被鼓吹說,東西壞了就要扔,經濟才會成長。由中島美雪演唱的主題曲則說:「有誰能告訴我,走到今天,是否真有進化?回望進化樹最初的粒子,能否無愧俯仰。」看來,能否永續生活,不但關係地球未來,還攸關人類的智慧進展呢。

作者

宋瑞文

媽媽監督核電聯盟特約撰述、加州能源特約撰述、台達電低碳生活部落格專欄寫手、QueerWatch 酷新聞駐站作家。演講講師,範圍包括福島核災、同志、日本節能等題目。台灣中島美雪介紹會住持,相關作品散見於上報關鍵評論網KKBOX等。教育廣播電台節目音樂二三事不定期來賓。男同性戀,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