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哩啪啦……碰!碰!碰!」小熊剛踏出鐵籠,還沒好好觀察四周環境,鞭炮炸開的聲響讓牠急速往山林深處奔去。不久,看見小熊找棵高樹爬了上去躲藏起來。由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和政府保育單位組成的野放團隊,也安靜地退離野放現場。
「南安小熊回家了!」2019年,這隻在玉山國家公園南安瀑布附近走失的小黑熊,歷經救援及九個月的人為飼養和野訓後,終於順利返回家園。
台灣黑熊有圓圓的耳朵、像狗一般的吻鼻部,以及胸前顯著的乳白色V字標誌。在黑熊保育協會公開的小熊照養紀錄中,讓我們看見、也認識了這隻屬於台灣山林的國寶。
台灣黑熊主要棲息在1000公尺以上、人煙罕至的森林裡,然而原本該生活在深山的小熊,卻跟母熊走失,驚嚇地處身於公園步道旁的大樹上,虛弱不安地面對眼前的人群。
在政府保育單位的介入下,小熊很快獲得救援,並且經過專業考量,決定進行飼養野訓後再野放,這是國際上對於失親野生動物救援的普遍作法。對台灣民眾來說,因為南安小熊的到來,讓我們著實上了一堂台灣黑熊的生態課。
黑熊吃什麼?黑熊怎麼睡覺?黑熊真的會冬眠嗎?關於台灣黑熊的各種習性,南安小熊毫不吝嗇地告訴我們。
在特生中心的低海拔試驗站中,小熊吃著各種來自野外的植物、漿果,秋天則品嚐包括青剛櫟在內的多種殼斗科果實,面對照養員為牠準備的雞蛋、蜂蜜,以及雞、小豬和山羊,小熊也展現了天生的獵捕能力。牠靈巧的爪子和舌頭,毫不費力地挖開蟻窩享受螞蟻大餐。
根據黑熊媽媽黃美秀的研究,台灣黑熊具有獨特的築巢行為,牠們會收集灌叢枝條或芒草,經壓折和編織做成一個鳥巢般的窩。果然到了夜晚,小熊依著習性爬上樹窩,安穩入睡。
在保育團隊悉心照養野訓,以及來自全台關心小熊的民眾支援下,意外落難來到人類環境的南安小熊得以順利成長,返回山林。
不過,台灣山林裡的黑熊並非都像南安小熊這般幸運。近年在東部和中北部山區、靠近人類聚落的農地和野地,民眾目擊到黑熊,甚至落入陷阱被救援的黑熊數量變多了,但這卻不是值得歡欣的事。
黑熊逐漸出現在平地,很可能是山林棲地受到破壞、人類行為入侵野地的結果。山林間的處處套索陷阱,更是這個台灣最大食肉目動物族群的隱憂。
作為食物鏈的頂層掠食者,台灣黑熊為山林生物多樣性撐起保護傘,影響整個生態系的健康和永續。這個數量不及600隻、已然瀕危的國寶,與我們共享這片土地環境。保育黑熊,我們不購買非法野生動物產品,杜絕消費山產;民眾登山時,也需謹記無痕山林的守則,與黑熊保持距離,尊重彼此的棲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