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人口增加,氣候變遷下的城市應變也變得重要,在疫情影響之下,國際非營利組織CDP仍公布了2020全球指標城市的A等級名單(Cities A List 2020),表彰這些城市在疫情肆虐期間,對氣候變遷調適所持續做出的積極貢獻。
2020年本來應該是〈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的驗收年,卻因為疫情持續發酵,原訂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也將推遲一年舉行。
儘管如此,全球上百個國際主流法人投資機構發起的非營利組織CDP(前身為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碳揭露計畫),依然在2020年12月公布了全球指標城市的A等級名單(Cities A List 2020), 表彰這些城市對全球氣候變遷調適持續的貢獻。
2020年有88個城市從591個候選城市獲得A等級,比2019年少17個,雖然大部分位於歐洲與北美州,台灣仍有5個城市脫穎而出。這些城市分別在「適應新環境」(Adapting to new normal)、「綠色基礎建設」(Green Infrastructure)、「減少排放」(Reducing Emission)、「氣候行動計畫」(Climate Action Planning)等領域有傑出的表現在新的城市案例出爐前,本文將先介紹2019年獲選城市的經驗。
吉隆坡八打靈再也市靠綠建築 年減2.88億噸二氧化碳
吉隆坡都會區內的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在2015年啟動「低碳城市氣候計畫」(Low Carbon City Climate Plan),預計要以2014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基準,在2030年前達成減量30%的目標,並將焦點放在商業和工業建築的能源使用上。
建築使用能源而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城市整體排放量的63%,因此氣候計畫設定工商建築要在2025年前減少25%的能源用量,2030年前再減少25%。
依據綠建築指數(GBI, Green Building Index),城市當局計畫建造更綠、更永續的建築物。自2008年參考GBI以來,八打靈再也已有126棟建築物獲得認證,減少2.88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省下2.07億馬來西亞令吉(台幣約14億3758萬元)。
與此同時,當局也訂下市民建築年減4千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標,讓市民可以參與減碳的過程,理解永續的重要性。相關單位更提供節能點數給安裝太陽能板、新式熱水器、LED照明、雨水再利用系統等設備的人家, 2018年已有605個家庭加入了計畫,省下超過5萬美元。藉由徹底改變建設結構, 八打靈再也獲選了CDP「綠色基礎建設」的最佳範例。
韌性神奈川成為減災典範
日本與台灣類似,颱風與地震都是兩地常見的災害,在天災的頻繁侵襲下,橫濱市決定轉型為專精於防災和減災的城市。要達成這個目標,必須先從基礎建設開始做起,讓市民每天都會使用的公共設施,具備抵禦天災的能力。
舉例來說,橫濱國際體育場的下方有著架高的地基,平時這塊空間是提供市民休閒的綠地。在豪雨期間,可以發揮疏導雨水的作用,水門打開即可將水排放至鶴見川流域中,災害期間還可以容納7萬人避難。
橫濱的氣候行動計畫要求所有市民都參與其中,以此建構城市韌性、隨時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除了達成保護生命安全的目標之外,橫濱市更鼓勵市民參觀相關防災設施。這些做法最終在國際間成為建構安全防災城市的典範,被CDP選為「適應新環境」的範例。
氣候變遷已然成為全球各大城市所須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不只是城市的硬體將受到考驗,市民的反應行動也很重要。這些獲選的城市將成為這個領域的先行者,持續啟發未來的城市行動,引領全球邁向永續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