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王光祿釋憲案 57個動保團體呼籲:任何狩獵行為都應受規範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關心王光祿釋憲案 57個動保團體呼籲:任何狩獵行為都應受規範

2021年03月19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報導

2013年布農族獵人王光祿(Tama Talum)因未於《野保法》允許的傳統文化祭儀期間、違反《槍砲條例》使用土製長槍,上山獵捕保育類的台灣長鬃山羊與山羌給年邁母親吃,2015年遭判刑3年6個月定讞。2016年檢察總長向最高法院提起非常上訴,2017年最高法院聲請大法官釋憲,本月9日召開憲法法庭言詞辯論,預定於1個月內公布解釋。

由於此案是原住民相關議題首次進入釋憲法庭,除了原民團體、保育團體相當關心,今(19日)57個動保團體也來到司法院前發表共同聲明,針對此次歷史性的判決,呼籲大法官平衡考量各族群文化與台灣生態環境,並訴求任何狩獵行為都應根據野生動物保育現況來管制,不該成為不受限制規範的「基本權利」。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黃思敏攝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黃思敏攝

「非營利自用」狩獵行不行?  野保法與原基法不一致

《野生動物保育法》(以下簡稱野保法)規範任何人皆不得任意獵捕野生動物,原住民族僅能基於傳統文化、祭儀需要,允許申請狩獵。根據法院判決,王光祿是基於家人食用目的,不符合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且未事前申請許可。

協助王光祿聲請釋憲的法律扶助基金會點出野保法與原基法的相互扞格。《原住民族基本法》第19條允許原住民族因自用而從事非營利的獵捕,但《野保法》將狩獵限縮於傳統文化祭儀、需事前申請,是悖離、片斷化原住民族生活的樣態。

也因此,「原民狩獵權是否為憲法所保障的原民文化權。」成為憲法法庭上各方討論的爭點之一。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研究員陳宸億宣讀動保團體聯合主張。黃思敏攝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研究員陳宸億宣讀動保團體聯合主張。黃思敏攝

動保團體:任何狩獵都應受規範、狩獵不應提升為「基本權利」

「狩獵文化不等於狩獵權。」動保團體今天在記者會上表達主張,國家應尊重與維護原住民文化,但不應保障任何人的狩獵權利,「傷害任何生命都不該是任何人的權利。」

動保團體表示,憲法保障原住民族的狩獵文化,不過隨著人口增長與生態環境的快速耗竭,不同族裔的狩獵、漁獵行為,都應回歸《野保法》規範,遵循其中生態保育、動物福利的原則,管制獵人資格、獵捕方式、獵捕動物之種類數量、獵捕期間區域,落實回報制度與科學監測。

動保團體認為,任何狩獵都應受到適當的規範;縱使法律允許宰殺、利用經濟動物,也須兼顧動物福利、落實屠宰作業規範。

「如果把狩獵提升到原住民族『基本權利』的地位,國家或《野保法》就難以去限制,等於是大開保育的倒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目前已開放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祭儀獵捕、宰殺一般類及部分保育類野生動物,若再允許全面開放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則無異全面開放原住民族的「狩獵特權」,違反憲法平等及比例原則。

動保團體重申:保育類動物依法不得獵捕

屏科大野保所教授裴家騏曾在憲法法庭上指出,野生動物分級浮濫與「有分級、沒有管理」導致的生態失衡,是當初《野保法》立法時「多多益善」心態下的苦果,透過狩獵管控生物族群數量,反而有助於整體保育。

對此朱增宏會回應:「從我們角度來看覺得動物變多了,但其實是牠們棲息的環境變小了。」他同意,若生態監測與多數學者能提出科學證據與共識,山羌、獼猴等部分保育類動物可以降為一般類、開放獵捕,但仍不應開放保育類的獵捕。

動保團體強調,保育類野生動物應受特別保護,依法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買賣等,遑論開放狩獵。

動保團體呼籲狩獵文化不等於狩獵權。照片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動保團體呼籲狩獵文化不等於狩獵權。照片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原民族群:狩獵蘊含文化行為 嚴格自律不濫捕也是文化內涵

原住民族委員會在憲法法庭上提出,狩獵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釋憲案鑑定人、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浦忠勇也指出,廣義而論,狩獵蘊含有知識、社會規範、禁忌以及各類習俗等文化行為。

根據公視報導原住民青年陣線成員O'ol也反駁,原住民文化有嚴格的自律規範,開放狩獵不代表就會濫殺與濫捕。

動保團體則強調,科學家警告人類正面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威脅,對於任何行事的獵捕、採集、開採、開發的行為,都須謹慎與有所規範限制,非單獨針對台灣原住民族狩獵,只盼大法官們能衡平考量原住民族文化、生態環境及動物保護。

共同聲明團體(排名不分先後):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關懷生命協會、世界愛犬聯盟、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台灣愛狗人協會、亞太小動物獸醫師聯盟、臺灣巴克動物懷善救援協會、PETA ASIA 亞洲善待動物組織等57個組織。(陸續增加中)

※ 本文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補助報導經費,為確保新聞獨立性,不干涉報導內容

作者

黃思敏

用容量小小的腦袋練習傾聽與放空,希望所有的溫柔與善良都能被好好地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