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國際反對,日本昨(13日)拍板核廢水排放入海計畫,預計2年後把福島核災後持續產生的含氚核廢水稀釋排入海中。消息一出,鄰近國家紛紛在第一時間表態,中國外交部說日本「極其不負責任」,韓國稱「堅決反對」,我國行政院原能會也公開表達遺憾,行政院則是呼籲日方「宜再三思」。
我國包括綠色和平、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等民間團體持強烈反對立場,認為日本此舉等於將鄰近國家的環境生態、海洋漁業,以及人民健康置於輻射污染的威脅中。
日相菅義偉:核電廠廢爐必須面對核廢水 排放入海是最現實的判斷
根據《共同社》報導,日本13日上午召開閣僚會議,正式敲定福島核廢水將在稀釋後排入海中,目標是2年後開始排放。會中也決定,福島政府與農漁產業者將強化監測核廢水排放前後的氚濃度。
稀釋後的核廢水氚濃度,日本政府決定以日本國家標準的1/40、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飲用水標準的1/7,再進行排放,預定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的目標年份(2041~2051年)左右完成排放。
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處理核廢水是廢爐無法避免的課題,在確保安全與做好負面觀感對策的前提下,排放入海是最現實的判斷。東京電力公司社長早川智明則說:「將依照方針,保持主動性妥善採取措施。」
中、韓、台皆反對日本決議 我國原能會:表示遺憾
日本此決定也引起鄰近國家第一時間表示不滿,我國原能會13日透過新聞稿表示,已經當面向日方再三表達反對排放意見,我國朝野立委及民團也高度關切本案,針對日本政府的決定,原能會表示遺憾。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14日呼籲日本政府「宜再三思」。羅秉成表示,除了原能會已於12日正式以書面向日方表示反對的立場,並要求日本政府必須提供各種海域影響的預測分析數據,我國政府也會透過跨部會合作,加強台灣周邊海洋的相關監測行動,保護海洋生態並保障漁民權益。
中國外交部13日也發表聲明,稱日本的決定「極其不負責任」,並引述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指出,日本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放射性物質將隨核廢水排放,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後蔓延全球海域,但日方未與周邊國家充分協商,單方面決定以排放海核廢水,這種做法將嚴重損害國際公共健康安全,以及周邊國家人民利益。
《韓聯社》報導則提到,南韓外交官員13日也表示「堅決反對」日本決定,批評日本沒有向南韓提供足夠資訊,就片面做出排放核廢水決定。南韓外交部甚至大動作召見日本駐韓大使相星孝一,就日本排放核廢水決定提出嚴正抗議,並要求日本公開福島核電站污水處理過程並接受核查。
綠色和平:日本排放福島核廢水入海 將違反國際公約遭抵制
長期關注福島核災的綠色和平認為,日本決議將123萬公噸的福島核廢水排放到太平洋,儼然已傷害鄰近地區的人權,日本政府也違反國際公約,極可能遭到抵制。
綠色和平執行總監珍妮佛.摩根(Jennifer Morgan)表示,21世紀的海洋正面臨諸多威脅與挑戰,日本政府決定把核污水排入太平洋不僅是暴行,更違反了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UNCLOS)。
根據綠色和平在日本的民調顯示,超過半數的福島居民與日本大眾皆反對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日本漁業聯合會也不斷表達反對。
綠色和平表示,聯合國人權特別報告員在2020年6月、2021年3月兩次警告日本政府,核廢水排入海洋將侵犯日本公民、韓國及台灣等鄰近區域人權,並呼籲日本政府相關排放決定應留待武漢肺炎(COVID-19)危機結束,經足夠的國際諮詢後再決定,但日本政府13日仍決議將福島第一核電廠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綠色和平對此嚴正譴責。
全國廢核平台:日本政府便宜行事 未充分討論過民間提案
我國民間團體也表示反對,全國廢核行動平台13日也發出聲明,嚴正反對日本便宜行事,將輻射污水排放至海洋,使輻射物質進入到生態圈。聲明提到,日本不應因成本考量,將鄰近國家的環境生態、海洋漁業與人民健康置於輻射污染的威脅之中。
全國廢核平台表示,福島核電廠反應爐內至今仍有大量殘留的高放射性核燃料碎片殘骸難以移除,需要持續注水冷卻反應爐心,每日有上百噸的輻射污水不斷被製造出來。東京電力公司目前用多核素除去設備(ALPS)來處理福島的核污水,雖然絕大多數的輻射核素都可去除,但卻無法除掉「氚」,因此一直儲存在廠區週邊,每5.5天就需要1個新水槽,現場蓄水量為140萬立方公尺,預計於2022年底飽和。
廢核平台提到,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曾表示,核電廠區內仍有總量1200兆貝克的氚,這意味著將來可能會釋放出更多受污染的水,排放至海中透過魚貝類而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日本民團建議,可以用其他方式如透過大型水槽的陸地儲存與透過沙漿固化的儲存,以及增加儲存區土地的等提案,但政府卻在對這些提案沒有進行充分的討論下,選擇直接排放至海洋。
廢核平台指出,跨國發起的「福島核災將屆10週年,反對輻射污水排入海洋,終結核電」連署已有24個國家、311個團體共同聯名,台灣也有近40個團體加入連署表達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