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經濟部協調移3部風機引導鳥類 海龍風場環差案終通過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與經濟部協調移3部風機引導鳥類 海龍風場環差案終通過

2021年06月30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位在彰化外海的海龍二號、三號風場,因改採大風機而提出環境差異分析報告審查,卻因風機間距、風場邊界與鳥類廊道等問題,數度闖關環評失敗。最終由經濟部出手協調廠商,將3部風機挪至兩風場邊界退縮區域南端,封閉了可能成為「鳥類陷阱」的廊道入口,才解決了環評委員疑慮,於今(30)日順利通過環評。


環保署今(30日)召開網路視訊環評大會。圖片來源:線上會議畫面

海龍前次環評大會遭「保留再審」 經濟部允諾協調處理

海龍二、三號風場由加拿大商北陸能源(NPI)、新加坡商玉山能源,以及日本三井物產合資開發,位置在彰化外海,於2018年就通過環評。隨著風機技術進步,海龍公司打算將原訂設置的6~9.5MW(百萬瓦)風機,改為11~15MW的大型風機,因應風機加大,海龍公司也更動了風機間距等配置,依法向環保署提出環差報告。

但此環差案命運多舛,起初,因新版的風機間距比起舊版還小,間距縮小也連帶增加飛行鳥類撞擊風機的機率,引發環評委員擔憂。隨後,開發單位又為了配合交通部預定航道、配合其他風場銜接鳥類廊道,調整風場邊界,卻讓退縮邊界的空間形成彎折、非直線的廊道,被環委形容是「鳥類陷阱」,成為環評會議上的討論焦點。

在前一次環評大會中,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特別出席,承諾將協助解決問題,環評委員同意給經濟部時間處理,決議此案「保留再審」。


黃色縱橫實線為鳥類廊道,綠線為海龍二、三號風場間的「邊界退縮區域」。環委憂綠線區域可能讓由南往北飛的鳥類誤入,成為「死亡陷阱」。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南端用風機擋住「陷阱」入口 避免飛鳥誤闖

經過一個多月,環保署今(30)日再度召開環評大會,開發單位表示,針對兩風場中間邊界的「陷阱」爭議,將分別從二號、三號風場中移動2部、1部風機,置於兩風場邊界退縮區的最南端「入口處」,避免鳥類由南往北飛時,進入兩風場邊界退縮區域。

同時,將在部分風機上裝設閃爍警示燈,開發單位引述國外研究指出,閃爍警示燈可降低夜間遷徙鳥類碰撞死亡率,同時也依據「航空障礙物標誌與障礙燈設置標準」規劃於風場周界及兩風場邊界退縮區域南端裝設警示燈,在達到飛航安全標準同時,警示鳥類迴避風場,避免夜間遷徙鳥類撞擊。


開發單位決定挪動3部風機,封閉南端入口,防止鳥類進入。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加上航空警示燈的輔助,避免夜間鳥類撞擊。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開發單位承諾「盡可能放大間距」 順利讓環委點頭

對於這樣的調整,大多環評委員都予以肯定,但同時也有多位委員提出,既然邊界退縮區域內可以設置風機,希望開發單位再調整現有規劃,將更多的風機移動到該區域中,挪出的空間就可以加大風機間距。

開發單位回應表示,由於該區域尚未經過完整地質調查,目前無法評估能設置多少風機,但願意承諾在施工同時展開調查,進行滾動式調整,若情況允許,盡可能把更多風機移入該區域,讓多數風機間距可以拉到755m以上。

經過環評委員內部討論,認為此案主動保留鳥類廊道,並解決「陷阱」問題,決議修正通過,要求開發單位履行承諾,若地質調查結果適合放置風機,要將部分風機移至該廊道內。此外,也要求開發單位加強鳥類的監測調查,每年提出檢討報告,滾動式修正保育措施。

但風場邊界退縮是經濟部能源局對所有風電業者一體訂定的規定,這些調整是否有違程序,能源局表示,相關法規有明訂可以依環評結果進行調整,廠商在前一次也是依環評會議的結論找能源局研商,程序都符合規範。


海龍最初規劃的「閃電型鳥類廊道」(上圖)遭到環委抨擊,在2020年8月的初審會議中提出改善方案(下圖),獲得專案小組認可。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海龍歷經5次初審、3次環評大會 環差審議耗時1年多

海龍二號風場位在彰化縣外海約45公里處,面積59.2平方公里,總裝置容量532MW,鄰近的三號風場距離台灣約50公里,面積85.2平方公里,總裝置容量512MW,原本環評通過的版本中,規劃設置141部風機小型風機,如今將改為設置69~94部大型風機,總裝置容量不變。

回顧此案歷程,環保署去(2020)年3月首次進行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歷經三次初審會議審查才決議通過,送交去年10月的環評大會審議,沒想到在大會上仍無法釐清爭議,慘遭「退回小組再審」。

今年初開始,海龍環差案又再經過2次小組初審會議,在5月環評大會中決議「保留」,經過一番調整,終於在今日得到環保署同意通過。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