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才/針對北市府工務局大崙頭、大崙尾山區造林說明回覆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王元才/針對北市府工務局大崙頭、大崙尾山區造林說明回覆

2021年07月13日
文:王元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編按:2020年「儲回大地的藝術」展覽與台北市府合作造林計畫,希望藉此碳中和辦理活動的390噸碳排放量,卻遭質疑造林方法「砍大樹種小樹」,失去碳中和原意。關注這起事件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王元才,針對北市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的7項說明提出意見回覆。

「儲回大地的藝術」碳中和複層林營造案告示牌。本報資料照,廖鎮洲提供

針對台北市府工務局有關大崙頭及大崙尾山區造林之意見回覆:

一、大崙頭山區適合伐木造林嗎? 

1. 即便是屬於可造林的潛力點,或過去有開墾紀錄也未必有造林的必要性。 

更重要的是此地的利用型態是否符合社會期待和需要,在離淨水場不到一公里的距離做大規模造林,對於外雙溪地區居民之用水質與量的影響甚鉅。外雙溪地區經長期的都市化,居住人口大增,用水的質量需求比數十年前更迫切,保護水源自然重要太多! 

2. 森林中個別樹木的死亡或病蟲害,不應與森林健康劃等號。 

在物種歧異度高的森林中,不同種植物病蟲害未必相同,保留森林樹種多樣性能抑制病蟲害的擴大蔓延的風險。反之,在單一林相因為群聚,會造成病蟲害的大規模擴散。然原本自然生態系中高度競爭原屬常態, 正因為如此,森林中之點滴資源得以循環不息,沒有絲毫浪費。反而這才是自然森林中應有的樣態。

再者,細菌、病毒、昆蟲原本就是大自然一份子,扮演著分解消化循環的重要功能,大自然藉此因而生生不息。只有人入侵它們的領域,破壞或改變生存環境,因而反向造成人類健康或經濟損失,才變成有害。若我們以維護該地區生態多樣性,自然演替為最高指導原則,才是保護人類社會免於這些病蟲害侵擾的最好方法。 

二、新植樹種:台灣肖楠、楓香及相思樹,是否適合這個區域生長呢?

單憑零星植調紀錄和苗圃培植經驗,就決定做為大規模栽種是非常不智且危險的!在苗圃可調配栽種土質配比跟定期澆灌、施肥,但造林現場完全無法做這樣的事,全憑老天爺的陽光和雨水,這也是大家若去現場看過,樹苗折損超高的原因。 

而未來我們可以預見,未來極端氣候下,暴雨和酷暑的頻率會增加,此時再憑人過往經驗進行林相改良, 進而影響水文和微氣候,非但碳中和未能達成,還會加劇氣候變遷的惡性循環。本會志工也走訪大崙頭地區造林現場,大崙頭親山步道沿線也有種植肖楠等樹木,大多數都死亡,工務局均以待補植中作為回覆。 

三、大崙頭山區立地條件不佳,伐木可能造成危害嗎?  

該造林地內小區塊大都相連通透,區內縱然有早年所遺留之駁坎,然僅佔少數。其間也有溪溝分布,  因此不少樹苗是種在坡度超過80度以上的溪谷崖邊。可以預見之未來,或許豪雨來時短期不會造成土石流等災情,但勢必造成原水濁度飆升。實應改變傳統造林手段中「雜草盡除,惟留實生苗」的方式,保留在地原生種之萌生苗、萌蘗枝等方式,讓在地原生生態得以恢復,水源得以涵養。 

四、碳中和是否根據國際方法學?

但本案碳吸存之計算方式,所參照環保署所通過之AR-AMS0001小規模減量方法——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活動之森林碳吸存量推估方法[1],適用於草地及農地,本森林區早已是自然林狀態,不應適用該方法學。 況且根據林試所的研究,闊葉林普遍比針葉林碳吸存效果要好[2],若以碳中和為目標,應促使在地原生闊葉林再生方為上策。 

五、是否真的為砍大樹種小樹?

本案規劃每公頃約2000株,平均每株間距約 2~3 公尺,根據市府團隊之說法是密植造林的樹冠會較早鬱閉,可以減緩表土的沖蝕。而原本自然的森林即是茂密鬱閉的狀態,為何需要先砍除原本的大樹 ,種植小樹?

現場檢視殘存樹頭,胸徑超過15公分以上並非少數。而這些殘存樹頭生命尚存,繼續萌生側枝,還有許多原生樹種之新生小苗,若能保護得當,原生闊葉林回復仍可期。若持續視為雜草砍除殆盡,樹頭死亡殆盡,土壤將進入崩解,新種樹苗若因水土不服而夭折,無法取代原本林木之水土保持功能,那水土沖蝕將更加嚴重。 

針對北市府工務局第六點「未走正常程序提送森林經營計畫書?」說明,本文作者未提出意見回覆。

七、本案所採用之作業方式係為整理伐而非皆伐作業 

經本會志工走訪現場,即使砍伐是以小區塊,然區塊間僅有少數大樹區隔,已經近乎通透相連,已與皆伐無異。

參考資料

[1] AR-AM0001小規模減量方法

[2] 中廣新聞網(2010年2月28日),森林對碳吸存量 台灣相思樹最厲害


大崙尾山執行地留存樹墩截面。本報資料照,孫依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