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疫情警戒於今(27日)調降至二級,環評會議也由線上回歸至實體舉行,首先登場的便是橋頭科學園區(橋科)二階環評第三次初審會議。昨日民間團體才召開記者會,痛批高雄市政府政治力介入,此案仍有草鴞保育等爭議未釐清,呼籲不應通過。然而,此案仍在近3個小時的會議討論後通過初審,即將闖關環評大會。

民團會後發布聯合新聞稿抗議審查輕率,根據環委、各部會及民團的發言,此案未釐清的爭議重重,卻敵不過高市府政治施壓,為環評史上糟糕的負面示範。民團嚴正要求,環委應於環評大會將此案退回專案小組重審,要求開發單位針對草鴞保育、落實循環經濟及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等,重新提出對策。
環委:草鴞保育對策「前途堪慮、非常危險」 生態廊道無效果
橋科園區預定地位於高雄新市鎮後期發展區內,計畫範圍約262.39公頃,當中包含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草鴞棲地。南科局承諾將於橋科園區內的泥火山公園、綠地營造草生環境, 並透過異地補償方式,於高雄園區綠地擴大營造20公頃棲地,建構生態廊道進行串接。
然而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指出,開發單位應該要考慮在地復育,卻把異地復育當作主要目標,也不符合環評重視迴避、縮小、減輕與補償的精神,「開發單位把棲地變成廠房,規劃沒有效果的生態廊道,園區內有機農區遷移後,附近只剩施放農藥、滅鼠藥的慣行農區,只會增加草鴞生存風險。」
環委李培芬指出,雖然開發基地號稱保留13.93公頃的泥火山公園,但是此區如同生態孤島,邊緣道路將造成許多干擾,無法讓草鴞利用。
針對目前開發單位的保育規劃,環委張學文則直言為「前途堪慮、非常危險」,他強調在高雄園區異地補償的措施,無法解決橋科園區的在地草鴞族群問題。張學文表示,草鴞主要活動棲地為草生平原及農地,並非樹林,然而目前開發單位規劃的串接生態廊道,卻是在水泥路旁種植樹,「根本無法成為草鴞的廊道。」
此外,張學文指出橋科園區北側有約106公頃的農地,若能和當地農民合作,改行不施用農藥的友善耕作,則能幫助擴大草鴞的棲地。林務局也對此表示同意,若能將園區周邊的農業區轉為友善耕作,將是更有效的異地補償作為。

民團批橋科空污排放量比石化廠高 憂致癌物質、重金屬污染風險
在園區空污增量抵換方面,南科局強調將由國營會、高雄市政府優先提供,來源為台塑等大型企業2020年後的削減量。對此,環委吳義林表示,無論空污抵換來源為何,都應以開發案通過環評以後的實質排放源進行抵換。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指出,此案每年的空污排放量約為170公噸,比高雄部分石化廠的排放量還要高,此外更允許排放重金屬砷,以及致癌物質更高達14種,「此案是高雄從石化鋼鐵業轉型的指標開發案,我們難道不能期待一個更進步的開發案?已經2021年了,廠商應該承諾更好的污染防制。」
南科局強調橋科將是綜合型園區,引進產業別包含半導體、航太產業、精準健康、智慧機械 及產業創新等,評估園區產業化學物質致癌風險極低。對此,環委江鴻龍則表示,南科局應提出化學品使用量的具體規劃與承諾。

橋科2050年使用綠電70% 民團批無具體淨零排放承諾
在再生能源使用上,目前南科局僅承諾園區內用電大戶(800kW以上)應裝設用電量20%的再生能源容量,整體園區預計於2050年使用70%再生能源;此外,屬於晶圓製造的半導體製程廠商,則應比照竹科寶山二期計畫,分階段於2050年取得100%再生能源。
園區每日用水量約4萬公噸,在用水回收及再生水利用方面,南科局依廠商進駐期程推估,2028年園區用水回收率達75%、2032年將提升到82%;此外,園區再生水廠於2030年起每日可供水1萬噸、岡橋等園區外再生水廠於2027年起每日可供水2萬噸。對此,環委要求南科局應評估提早達成用水回收率,以及再生水使用的期程。
針對園區內無法再利用事業廢棄物的管理及去化,南科局表示,南科台南園區的資源再生中心,於擴充廢棄物處理設施量能後,將可支應橋科園區的廢棄物,然而卻仍保留「必要時將送合法民營處理機構」的但書。
對此環委朱信指出,管理科學園區的科技部,在廢棄物處理方面應該做得更好,希望不要有任何但書,「如果南科的處理設施在特定時間達到飽和,還有竹科、中科,希望科技部能管好自己的事情。」
民團則批評,南科局未能明確以2050年淨零排放為目標,提出具體全區使用100%再生能源,與2030年全區使用100%再生水路徑,及區內屋頂光電設置面積利用率要求。

農糧署:異地安置不會漏掉任何一位中崎農友
針對此案開發範圍內的「中崎有機農業專區」,將被換地轉移至新專區,地球公民基金會環污與能源倡議專員鄧宇佑指出,南科局仍未能明確提出中崎有機專區遷移後,新專區的開發期程、經費來源,以及有效遴選配地機制。
對此,農委會農糧署回應,目前政府已委託專業廠商進行新專區的初步規劃,初步版本將於7月30日座談會與中崎農民討論,「原則上會全數安置農友、不用擔心有人被漏掉」,此外若新專區在安置完中崎農民後仍有餘裕,將會再訂定遴選機制,開放中崎專區外、橋科範圍內的其他有機農民申請進駐。
此外,民團引用謝尊堯、景國恩2020年的研究,指出車瓜林斷層通過橋頭科學園區開發範圍的地質問題,批評開發單位未能對此明確回應。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則表示,此案位於滾水坪泥火山區,為地殼變動活躍區,雖然目前調查結果無法確認車瓜林斷層延伸進入園區內,未來園區仍須要加強地殼變動監測,以作為日後廠房配置的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