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後】水費凍漲27年 經部:乾旱之後繼續推動水價合理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大旱之後】水費凍漲27年 經部:乾旱之後繼續推動水價合理化

2021年08月09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編按:全台水情恢復正常,但水資源管理沒有放鬆的本錢。降雨豐沛的台灣,有八成水資源不是蒸發就是直奔大海,加上全球倒數第二低的水價,讓人均用水量年年攀升。氣候變遷威脅之下,我們該如何留住落在這片土地上的每滴水?今年嚴峻旱情敲響了一記警鐘,提醒我們若不通盤檢討水資源運用,恐怕躲不過下一場大旱。

今年台灣面臨嚴重乾旱,讓長期被漠視的水資源議題備受關注。面對極端氣候可能帶來的嚴重枯旱,經濟部水利署與台水公司都強調,台灣的水價在國際上相對便宜,希望乾旱結束之後繼續推動水價合理化。

DSC01434

台灣多年未調整水價,水價早已無法反應維護水資源所需成本。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水費凍漲27年難以反應成本  水利署將推動水價合理化

台灣水價低廉早已不是新聞,每度水費平均僅11元,也就是說,一個十元硬幣就能買到約一噸(即1000公升)的自來水,約等於1600多罐瓶裝水的量。這樣的水價在全球倒數第二低,低於韓國的18元,甚至只有日本水價的1/3。

低廉的水價讓台灣人均用水量年年攀升,也影響自來水公司的營運績效。自來水公司表示,因長期配合政府採低水價政策,長達27年未調整水價,近10年的平均給水投資報酬率為-0.32%,每年造成約17億虧損,進而影響到各項政策投資計畫,2019年底長期借款已達741億元。

經濟部水利署指出台灣水價相對便宜,未來將持續推動水價合理化。圖片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經濟部水利署指出台灣水價相對便宜,未來將持續推動水價合理化。圖片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事實上,在2011年監察院就曾糾正行政院,批評長期補貼水價形成政府重大負擔,用水大戶也因而受益,但水價仍未調整;2016年監察院再次糾正行政院,指出我國水費負擔率過低,不合理的水價造成社會不公,最後仍然不了了之。

在立法院,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曾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應合理調整水價,擴大用水級距的差異。台北市府出身的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指出,台北市於2015年調高水費級距,但每月20度以下的民生用戶不調漲,讓高耗水的用水大戶負擔合理成本,有效增加節水誘因。

水價過低缺乏節水誘因 再生水難以推動

水價過低不僅導致節水誘因不足,也成為再生水與海水淡化推動的阻礙。海水淡化耗能成本昂貴,每度約38~45元,而工業再生水成本則約每度20~25元,皆高於目前的水價,且水質又不比自來水更好,因此多年來用水大戶的產業對使用再生水與海淡水總是興趣缺缺。

立委鍾佳濱7月28日舉辦「大旱後水資源調適」線上座談會,邀集專家學者、立法委員與水利單位討論水資源管理議題。前自來水公司前董事長、自來水協會理事長郭俊銘說,目前水價如此不合理,比再生水更便宜,政府要擴大利用再生水簡直緣木求魚,「應該大膽地提高自來水水價。」

鳳山水資源中心。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高雄鳳山水資源中心是台灣第一座再生水廠,以每度水18.8元賣給中鋼使用。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李嘉榮表示,台灣家庭總支出僅0.3%為水費,比電費2.17%更低;在工業方面,鋼鐵、紡織、造紙、電子等高耗水產業中,水費僅佔總營業成本的0.01~0.28%,占比微小,「水價太便宜,民眾不會節水,也導致水公司許多重要建設都要舉債借款。」

經濟部水利署也說,希望乾旱結束之後繼續推動水價合理化,讓水價合理反映其成本,也可以提高民眾節水與產業使用再生水的誘因。

立委洪申翰認為,低廉水價讓用水大戶缺乏節水與使用再生水的誘因,水價應如實反映水資源開發的生命週期成本,經濟部應儘速提出水價合理化、拉開水價級距及開徵耗水費等具體規劃。

基於水資源永續使用,水價調整似乎勢在必行,但調漲水費始終面臨龐大的民意壓力,今年3月初面臨嚴重乾旱時,經濟部水利署僅提出針對工業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就引起外界關切,經濟部甚至急發新聞稿澄清「民生水價沒有調整的規劃」。

面對極端氣候,未來乾旱可能還會發生,台灣應從這次乾旱中記取教訓,否則等到下次缺水再想起水價合理化的重要性,恐怕為時已晚。

經濟部長王美花。孫文臨攝

經濟部長王美花多次在立法院被問到有關水價調整,僅表示一切都尚未定案。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大旱之後:系列報導】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