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核能現況報告 核能發電全球佔比歷史新低、發電量首降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2021年核能現況報告 核能發電全球佔比歷史新低、發電量首降

2021年11月23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綠盟)今(23)日釋出《2021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The 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2021, WNISR 2021)中文摘要。該報告主要呈現全球最新的發電趨勢、再生能源與核電的對比以及各國核電現況,發現2020年核能在全球總發電量的比例創下歷史新低,而國際上核能發電量也自2012年來首次呈現下降,綠盟表示,顯示核電正在逐年衰退,不敵再生能源。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23)發布《2021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中文摘要,強調全球核電正在逐年衰退。廖禹婷攝

核電被指夕陽產業 施工延宕嚴重 5座電廠蓋超過10年、2座超過36年 

綠盟研究員陳詩婷引述報告內容指出,核能佔全球總發電量的比例從1996年達到最高峰(17.5%)後便一路持續下降,到2020年更是創下新低(10.1%)。另外,從2012年以來,今年的全球核能發電量首次呈現下降,共減少3.9%,若扣除中國更是減少了5.1%,創下1995年以來的新低。


報告指出,2020年核能的全球發電佔比已是歷史新低,而發電量也首度呈下降趨勢。圖片來源:記者會簡報

陳詩婷說,從報告中也可以看出「反應爐越蓋越慢」,目前全球正在施工的53座機組中,平均工期長達7年,且當中有31座都有工期延宕的情況,「甚至有5座已經蓋了超過10年、有2座則蓋了超過36年。」而過去50年間興建的反應爐,平均每8座就有1座遭到放棄或擱置,「有19個國家都發生過核電廠蓋到一半就不蓋了的情況」。

陳詩婷表示,多數老舊核電廠都即將除役,而新建核電廠的數量和速度卻都趕不上除役速度,「核電已經成為夕陽產業,正逐步被淘汰。」

陳詩婷也說,再生能源相較核能更能抵擋來自全球COVID-19的疫情。就發電量而言,2020年核能下降了4%,而非水力再生能源(如風力或光電)卻依然增加了13%,創下年度成長的歷史紀錄。另外,非水力再生能源的全球發電佔比也提升到10.7%,再次拉大與核電(10.1%)之間的差距。

她解釋,核電廠在建設或運轉時需要大規模人力集中在室內廠區,以檢修為例,核電廠一次可能會有上百名工作人員同時在廠內進行,而風電或光電則較少會有這麼大規模人力同時進行設備公共維護,因此相較於再生能源,核能較明顯受到疫情波及。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詩婷。廖禹婷攝

再生能源成本降七成以上 陳詩婷:核電貴又蓋得慢 在全球市場被「邊緣化」 

陳詩婷提到,過去大眾普遍認為再生能源費用高,但根據報告中的均化能源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分析顯示,2009年至2020年間太陽能成本下降了90%,風能成本則下降了70%,但新的核電成本卻增加了33%,「這麼貴又蓋這麼慢,核電在全球新興電力市場已經被邊緣化。」


2009年至2020年間太陽能成本下降九成、風能成本下降七成,而新的核電成本則增加三成。圖片來源:記者會簡報

台大社會系副教授劉仲恩表示,過去十年間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都大幅下降,但核電卻「越發展成本越貴」,他也說明上漲的費用包含政策管制與安全措施的成本,顯示過去對核電的安全評估不足,這也是現今核電廠經常出現工期延宕的重要原因。

劉仲恩說,台灣的能源轉型應該選擇投資長期成本下降且有未來性的能源,而不是越來越貴的核電。

另外,在核四公投的相關討論中,擁核人士多次表示「核能是綠能」或「發展核電是歐盟主流共識」等說法,不過陳詩婷則指出,歐盟的非水力再生能源發電量在2020年已經首次超過核能發電量,若把水力發電也計入更首次超過化石燃料,成為主要電力來源。「所以『減煤』、『減化石燃料』跟『減核』其實是同步進行的,過去常說用核電就可以減燃煤,但這兩者未必是絕對相關的。」


歐盟的非水力再生能源發電量在2020年已經首次超過核能發電量。圖片來源:記者會簡報

陳詩婷表示,從發電數據來看,風力跟光電自從1997年簽署《京都議定書》後分別在歐盟增加了3880億度及1440億度電,但核電卻大減了1440億度電。她強調,「作為全球淨零轉型的領頭羊,歐盟選擇的是用綠能減碳達成淨零,而不是用核能。」

日本四座同機型反應爐尚未成功重啟 核四安全性備受質疑

綠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擁核方不斷聲稱日本經歷核災後依然選擇重啟核電,雖然日本政府於2015年開始陸續恢復運作部分反應爐,但至今日本國內只有10座反應爐成功申請啟用許可,其他因電廠不符耐震標準被撤銷重啟許可的案例卻有相當多。

報告也指出,2020年日本的核電佔比為5%,低於2019年的7.5%,更是與福島核災前的54座反應爐、核電佔比30%差距極大。崔愫欣也強調,日本的核電重啟計畫其實並未達標,目前決定除役的反應爐高達27座,遠多於通過重啟申請的10座。

台大機械系教授陳炳輝指出,全世界核電廠中與核四採用相同的「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且曾運作過的只有位在日本的四座。他認為,在福島核災後,這四座電廠目前都還未成功重啟,顯然在地震或海嘯的安全標準上還沒受到認可,質疑「台灣怎麼有可能再去重啟一個沒有經過安全運轉測試的核能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