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28日
載運好幫手高雄農改場研發電動智能跟隨農地搬運機
促進農業機械化並提升農業工作環境,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與郡野實業有限公司共同研發出無人操控,且可自動跟隨操作人員的「電動智能跟隨農地搬運機」,盼能有效減輕農民工作負擔,且能免除傳統農機引擎排放廢氣與碳排放的困擾,26日在農改場舉行田間作業示範觀摩會,農民朋友對於能「自動跟隨」都感到新奇。(聯合報報導)
小琉球潮間帶生物大量死亡 屏府:限制遊客人數與踩踏範圍
在氣候變遷及小琉球觀光迅速發展下,小琉球潮間帶生物大量死亡,屏東縣政府表示,縣府積極面對以取得觀光發展與生態保育的平衡,以限制遊客人數、踩踏範圍等措施管理。縣府表示,未來將持續向中央研提常年性計畫以支持科學調查,並依調查成果研擬可行方案,包括加強對敏感生物的調查、保育及復育、評估劃設核心保育區、實施潮間帶輪休等,並視生態狀況適時調降進入人數或關閉休養。(中央社報導)
力積電承諾氫氟酸減排期程 銅科環差通過環評初審
因應晶圓代工廠「力積電」進駐苗栗銅鑼科學園區,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提出環差,擬將增加有「化骨水」之稱的氫氟酸排放量為原來的六倍。引發在地居民強力反彈,要求設置污水排放海管。
26日銅科環差第四度進入環保署環評專案小組審查,銅鑼鄉地方代表及立法委員到環保署前拉布條抗議,要求竹科管理局將排海專管納入環評承諾,否則不排除會發動地方大規模的抗議行動。最終在環委的建議下,竹科管理局及力積電均同意氫氟酸減排期程,因而通過初審。(自由時報報導)
幫忙倒垃圾須申請執照 業者:北市府趕盡殺絕
北市環保局因為代清除業者陳情後加上少數違規個案,將原本不用執照的代清潔戶要求要加入公會並申請執照才能收垃圾,議員批「開環保倒車」,指出政策造成戴奧辛排放量增加、提高清潔垃圾成本,又讓北市800多家個體戶生計受到影響,形成三輸局面;業者則批「政府趕盡殺絕」。(聯合報報導)
不想再整天聞腐屍臭味 大村居民今自救抗議羽毛工廠
彰化縣大村鄉同益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地和周邊村落近百名居民,26日上午舉牌和拉白布條抗議同益處理家禽羽毛,長期散發惡臭污染空氣,環保防制設備「備而不用」,抗議居民要求縣政府拆除同益的農地違章工廠並勒令停工;同益陳姓法務人員表示,公司會盡量在法律及財務許可的範圍內改善,做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環境品質。(聯合報報導)
核四不同意!反核團體齊心「鞋」力呼籲反對重啟
第17案公投「重啟核四」關乎國家未來能源發展方向,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發起「齊心鞋力,反核有力─核四不同意」行動,兩週內募集到近2000雙鞋子,不只展現公民社會反核力量的集結,也有數十公民團體參與聲援,多位民代出席響應支持。27日齊聚在自由廣場前一字排開,場面壯觀,展現向大眾呼籲對「重啟核四」投下不同意票的能量。(自由時報報導)
新北辦青年氣候論壇 邀年輕人對話零碳注入能量
新北市政府28日舉辦「新北青年氣候論壇」,邀請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綠色和平及關注氣候議題的青年代表及對話,市長侯友宜表示,鼓勵青年加入對話,為政策注入更多能量,共同發揮影響力,為環境發聲。(中央社報導)
高市減燒廢棄物 加強管制查核數量防弊
高雄市為改善空污,轄內四座焚化爐從2019年處理量143萬噸,2020年降至137萬噸,今年將再降至133萬噸內。因而減燒外縣市事業廢棄物,為防止不肖業者將外縣市事廢混充高雄本地事廢焚化,市府成立廢棄物調度中心,統一受理進廠申請及調度,並加強進廠車輛落地檢查等,揪出不合理數量。(中央社報導)
事業廢棄物處理量能緊縮 環署鼓勵企業資源回收
環保署28日表示,因目前面臨焚化爐整改、空污等議題,近2、3年會是事業廢棄物處理量能緊縮的陣痛期,鼓勵企業做好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回收;至於廢棄物價格有不合理哄抬情形,不排除將建立哄抬價格陳情平台受理陳情。(中央社報導)
公投護藻礁籲「非褐」家園 環團黃金周12/11辦遊行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28日攜手藻礁公投推動聯盟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於公投前的黃金周末12月11日,兵臨民進黨部前,二度發啟護藻礁遊行,呼籲民眾「藻礁投同意 非褐護家園」。並強調,這個非褐是褐色的「褐」,以免護國神礁「大潭藻礁生態系」遭民進黨滅絕,建造只能短期使用的褐色天然氣接收站。(公視新聞、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高科技不來污染產業先後來 彰化大城鄉民抗議設化製廠
彰化縣家禽飼養規模全國第一,養豬頭數全國第三,斃死家禽家畜都運往雲林和屏東化製廠,農委會因此專案核准在大城鄉設置化製廠,引發大城鄉民眾強烈反彈,28日會合相鄰的二林鎮廣興里、中西里里民一起到化製廠抗議,要求業者舉辦說明會,通過村里民檢視才能繼續施工建廠。(聯合報報導)
曾文水庫蓄水率低於七成 南市府:落實節約用水
南台灣進入枯水期,各主要水庫蓄水量日減,其中曾文水庫截至28日蓄水率已跌破七成,台南市政府水利局呼籲市民要居安思危,落實節約用水。(聯合報報導)
台積電出錢合創綠帶 台中74號高架橋市政路段植栽美化
台積電出資1000萬,與台中市府合作綠美化,以「創造帶狀綠色廊道」為目標,選定74號線橋下朝馬路至市政路兩側道路分隔島,作為首處示範點,種植灌木7萬株、地被22.5萬株,預計12月底前完成。(聯合報報導)
拚綠電覆蓋率 鋪設光電板 畜牧場舍可增建30%
因應畜禽場舍近年來隨農委會大力推行在屋頂鋪設太陽能光電板,有綠電同時又能降低畜禽場舍內溫度,時隔六年,農委會預告大幅修正「畜牧場主要設施設置標準」,畜禽場舍的屋頂有綠能設施者,設施的最大興建面積增加30%,預告期14天,最快12月上路。(自由財經報導)
綠電自己發 中鋼砸600億投資「風光」發電
用電大戶之一的中鋼喊出需要的綠電自己發,中鋼集團近年布局綠能產業,規劃太陽光電總設置量要達100MW以上,加上開發中的中能風場裝置量達300MW,合計中鋼在「風光」發電建設上將達400MW,投資總額逼近600億元。(自由財經報導)
龜殼花入侵日本沖繩 捕獲量九年增四倍
原產台灣等地的毒蛇龜殼花,九年來在日本沖繩縣被捕獲的數量成長約四倍,超過原生種「波布蛇」數量(沖繩特有種,跟龜殼花同屬),高達創歷史紀錄的3317條。專家表示,外來種恐破壞當地生態系平衡。(中央社報導)
批黑五購物節過度消費 環團封鎖亞馬遜英國13座倉庫抗議
感恩節隔天的星期五,不少歐美國家成了「黑色星期五」購物日,有許多店家會推出折扣來促銷,但有環保團體把矛頭指向全球的電子商務巨擘亞馬遜,並在歐美各地出現抗議行動,甚至在英國,還有環團封鎖了亞馬遜的13座倉庫,抵制過度消費,抨擊剝削地球跟人民,是「亞馬遜犯罪」。(公視新聞報導)
中俄擴權南極 澳洲為環保放棄興建跑道遭批開倒車
澳洲政府25日宣布,為保護南極洲原始環境,放棄在南極洲建造混凝土跑道的計畫,引來多名政治人物與專家批評坎培拉這項決定「大開倒車」,澳洲在南極的關鍵立足點恐將拱手讓給中國、俄羅斯。部分人士擔心,新機場和跑道將使南極洲的人類足跡增加40%,並對企鵝棲息地造成衝擊。(中央社報導)
南韓擬推「禁吃狗肉」引反彈 政府將設機構和民間協商
韓總統文在寅9月間拋出禁吃狗肉的想法,並要求相關部會研擬方案,不過南韓民間反彈聲浪大、近半民眾反對,為此南韓政府將成立與民間的共同協商機構,討論具體措施。(自由時報報導)
東京奧運場館施工被指使用「違反標準的木材」
環保組織向東京都政府報告稱,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場館施工中,所使用的印度尼西亞木材可能違反了採購標準。該組織通過分析人造衛星的數據判斷,砍伐木材的地點可能是含有瀕危物種紅猩猩棲息地的熱帶森林。該組織稱,這些木材很有可能被用於有明競技場(江東區)的建造工程。(共同社報導)
瑞典倡全歐洲禁止挖礦 加密貨幣開採消耗太多能源
瑞典金融管理局指不斷增加的加密貨幣開採,威脅到瑞典達成《巴黎協定》規定目標。瑞典建議全歐洲都要禁止加密貨幣採礦,並建議阻止任何人建立新加密貨幣開採業務,更須禁止交易、投資加密貨幣公司宣傳時描述自己如何可持續發展。瑞典電費相對較低,是重視再生能源的成果,但正因如此吸引不少礦工。瑞典金融管理局指目前挖礦的能源消耗,相當於20萬家庭用電。(unwire報導)
排碳大戶殼牌與世界最大離岸風電場合作 簽署15年購電協議
荷蘭石油巨擘兼排碳大戶殼牌(Shell)已宣布與世界最大離岸風電計畫Dogger Bank合作,簽署長達15年的購電合約,先前已購買 A 和 B 風場 480MW 容量,這次再加碼購入 C 風場 240MW,總共 720MW。(科技新報報導)
加拿大環境專員:加國減排表現為G7最差
加拿大環境專員狄馬柯(Jerry DeMarco)25日表示,加拿大未成功減少攸關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七大工業國集團(G7)中表現最差的國家。狄馬柯提出一系列報告,內容檢視了加國政府數十年來因應氣候變遷所採取的行動,結果是碳排量從1990年以來增加了20%以上。(中央社報導)
印度首都私人車輛變多 塞車導致空污日益嚴重
印度首都新德里這個有2000萬人的巨大都市,是全球污染最嚴重的首都,而交通工具排放的廢氣,是造成當地天空瀰漫有毒煙霧的主因,在冬天更是如此。11月初,城市裡的PM2.5,有超過一半是車輛所排放。政府的資料顯示,私人車輛登記的數目,是15年前的三倍,目前首都的路上有超過1300萬輛車。(中央社報導)
福島核電廠凍土牆恐融化 東電指目前功能仍正常
日本福島核電廠周遭防止地下水流入建物區域被輻射污染的「凍土牆」,近日發現部分區域因溫度升高恐溶化;東京電力公司表示,凍土牆內側的水位沒有變化,仍然發揮著功能。(中央社報導)
中國打造國家級綠色交易所 拚碳達峰、碳中和達標
據中國國務院26日發布的「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北京綠色交易所,在承擔全國自願減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礎上,升級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建設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綦久竑說,未來中國碳市場還有兩個關鍵里程碑,一是隨中國核證減排(CCER)政策,建立統一的碳抵換市場,二是隨碳期貨的推出,逐步建立金融化的碳市場。(經濟日報報導)
中國三處古代水利工程申遺成功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中已擁26項
2021年(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26日在摩洛哥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上公布,中國江蘇省里運河—高郵灌區、江西省潦河灌區、西藏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三個工程,全部申報成功。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目前已達26項。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量已達到121項,遍布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五大洲的18個國家。(世界新聞網報導)
香港人疫下愛郊遊 環團調查六成受訪者認棄塑膠垃圾 人均2.5件
COVID-19疫情下香港人無法外遊,到訪郊野市民持續增加。環保團體綠色力量進行的郊野垃圾調查顯示,超過60%受訪者每次郊遊時均會製造塑膠垃圾,平均每次製造2.5件。此外,逾40%受訪者郊遊或露營時或會使用即棄餐具,當中超過80%是即棄塑膠餐具。團體呼籲市民要更加注重自己的郊遊行為,包括帶走垃圾、源頭減廢,避免造成滋擾或破壞。(香港01報導)
港芝麻灣未停開墾 眾部門毫不著緊
香港南大嶼郊野公園內芝麻灣一帶去年起被發現有約1萬平方公尺叢林被砍伐及夷為平地,惟涉事者最終僅被罰500港元了事。一年過去,《東網》發現平整土地工作依舊,開墾範圍更進一步擴大。規劃署回覆確認,並沒有收到有關規劃申請。而地政總署、環境保護署及漁農自然保護署則同指,雖接獲投訴,但由於屬私人地段,郊野公園土地用途規限並不適用。有環保團體批評政府部門互相推波,懶理郊野公園遭破壞情況,「先破壞後建設」開墾土地,然後申請改劃用途,促政府加強監察。(東網報導)
香港十年間錄42宗野豬傷人案 其中19宗因奪食而起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近日推出的「豬殺令」,至少九頭野豬已被人道毀滅,惹來各界嘩然。漁護署26日再表示,近年野豬傷人個案有明顯上升趨勢,並指出2011年至今共錄得42宗野豬傷人個案,當中86%,即36宗在2018年至今發生。而今年則已錄得17宗野豬傷人個案,署方更稱,單單是11月已錄得高達六宗野豬傷人個案。(東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