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回流用地過關再一案 台南新市產業園區諾保護生態棲地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商回流用地過關再一案 台南新市產業園區諾保護生態棲地

2022年05月11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因應台商回流,經濟部利用中南部台糖農地,規劃五座產業園區。其中位於台南的新市產業園區,一度因面積接近100公頃,提交環評大會討論是否進二階環評,後自願縮減面積,於今(11)日環評大會審議通過。環委僅針對生態保育棲地及廢棄物處理設施規劃提出意見。

園區預計2022年11月動工、2026年完工,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在會中發言表示,經濟部會與台南市府合作,把環評承諾做到位,兼顧園區開發和環境保護。

台南新市產業園區今(11)日通過環評,預計2022年11月動工、2026年完工,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經濟部會和台南市府合作,把環評承諾做到位。圖片來源:擷取自線上環評會議

台南新市產業園區今(11)日通過環評,預計2022年11月動工、2026年完工,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經濟部會和台南市府合作,把環評承諾做到位。圖片來源:擷取自線上環評會議

經濟部規劃台商回流產業園區 已三座過環評

經濟部利用台糖農地規劃五座產業園區,其中嘉義水上及中埔兩產業園區在今年4月通過環評,今天再有新市產業園區通過環評。目前還有北高雄園區尚在初審階段、雲林褒忠園區則需進入二階環評。

新市產業園區位於台南市新市及新化兩區的交界處,總面積69.22公頃,基地現為台糖公司的「番仔寮農場」,目前主要種植製糖用甘蔗,並有小部分造林地及殯葬用地分布其中,未來園區則將引進金屬、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汽車等製造業。

新市產業園區位於台南市新市及新化兩區的交界處,總面積69.22公頃,基地目前主要種植製糖用甘蔗,未來園區將引進金屬、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汽車等製造業。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新市產業園區位於台南市新市及新化兩區的交界處,總面積69.22公頃,基地目前主要種植製糖用甘蔗,未來園區將引進金屬、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汽車等製造業。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該園區去年進入環評初審時,由於規劃面積98.5公頃,接近《環評法》規定須進入二階環評的100公頃門檻,遭質疑技術性規避二階環評,原提交大會討論是否進入二階環評,後續大幅縮減面積,重新回到專案小組審查。

幾次專案小組審查,討論重點包括低污染產業的篩選原則、事業廢棄物的處置規劃、空污及溫室氣體增量抵換措施及查核機制,以及生態保育棲地營造。

綠地以生態保育棲地「為原則」 仍具不確定性

由於基地有不少屬於優良農地,且有環頸雉、燕鴴等保育鳥類棲息,環委擔心開發及未來引進產業,可能影響周遭農業及保育類動物。

對此,開發單位在第三次初審時,於園區內增加三處綠地,作為與周邊農田的緩衝帶,並承諾東北側綠地的規劃將「以作為生態保育棲地為原則」。

不過本次大會中,環委張學文仍不放心,認為「為原則」三字可能存在變數,恐使棲地變公園。最後以新市園區東北側的「綠10」綠地「應作為生態保育棲地」定案。

新市產業園區內有環頸雉、燕鴴等保育類生物棲息,開發單位承諾,南基地東北側的綠地,未來將作為生態保育棲地使用。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新市產業園區內有環頸雉、燕鴴等保育類生物棲息,開發單位承諾,南基地東北側的綠地,未來將作為生態保育棲地使用。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比照水上、中埔園區 廠商進駐65%即啟動廢棄物處理評估

新市產業園區未來製造的事業廢棄物,將運送到2026年完成的南部科技工業區(南科工)事業廢棄物處理設施,環委擔憂南科工的處理量能是否足夠。

開發單位在大會中表示,南科工廢棄物處理中心每日可收受「一般及一般事業廢棄物」和「有害事業廢棄物」分別為218.83及10.86公噸,而新市園區的「一般事業廢棄物」及「有害事業廢棄物」生產量,則分別為每日11.6及1.6公噸,顯示南科工處理設施尚有餘裕。

此外,針對先前初審中,環保署廢管處建議滾動式檢討、規劃廢棄物處理設施的建置,開發單位也提出方案,表示未來若園區廢棄物達預估量五成,就會將鄰近的殯葬用地納入園區,作為廢棄物處理用地;若達預估量八成,則會啟動區內廢棄物處理設施的規劃。

上月通過環評的嘉義水上及中埔產業園區,原先也有類似方案,但最後是以「廠商進駐率達65%」來判定是否該開始規劃園區內部的廢棄物處理設施。本次大會中,環委朱信也提出建議,認為類似園區應有一致標準。

環委最後做出決議,同意新市園區的事業廢棄物可先送往南科工處理,但若廠商進駐率達到65%,就會開始評估設置園區南側基地內的廢棄物處理設施。

新市園區的事業廢棄物未來會先送往南科工處理,但若廠商進駐率達到65%,就會開始評估是否要設置園區南側基地內的廢棄物處理設施。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新市園區的事業廢棄物未來會先送往南科工處理,但若廠商進駐率達到65%,就會開始評估是否要設置園區南側基地內的廢棄物處理設施。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作者

陳昭宏

探索矇矓中開展的世界、滲透身體的網,與身體和環境結盟,共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