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氣候變遷,為了防範下一次旱象到來,水利署規劃興建本島海水淡化廠。環保署昨(13)日舉辦第423次環評大會,審查「台南海水淡化廠興建計畫」及「新竹海水淡化廠興建計畫」,兩案皆決議通過。未來兩座海淡廠營運,合計產水量最多可達30萬CMD(噸/每日),但每年也將用掉3.84億度電。
近年供水不穩 水利署:興建海淡廠增加供水韌性
近年大旱頻傳,區域供水吃緊問題浮上檯面。台南雖有曾文及南化水庫,但受豐枯水期影響大,過去十年內,就有七年因降雨偏少,實施民生、產業或灌溉用水減供;新竹則是因為寶一、寶二水庫容量較小,長期須調度桃園石門、苗栗永和山水庫水源。
為了降低缺水風險,經濟部水利署規劃在台南將軍、新竹南寮沿海國有地興建海水淡化廠。昨日環評大會上,水利署表示,除了台灣,世界各地也出現破紀錄旱象,台灣四面環海,興建海淡廠有助於提高供水韌性。
由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北區水資源局分別規劃的台南海水淡化廠、新竹海水淡化廠,昨日在環評大會上接續過關。新竹廠占地10公頃,產水量10萬CMD;台南廠占地則有17公頃,將分兩期建置,第一期產水量10萬CMD,營運五年後增設第二期,產水量增加到20萬CMD,屆時將成為全台規模最大海淡廠。
海水淡化技術耗能 水利署提豐水期降載50%
不過,海水淡化機組以逆滲透法產水,過程十分耗能,每產水1公噸,需耗4.25度電。根據兩案環評書件,台南海淡廠一期、新竹海水淡化廠年總用電度數為1.28億度,契約容量約18.3MW;台南海淡廠二期年總用電度數更高達2.56億度,契約容量36.6MW。
在初審階段,環委曾質疑兩案高耗能產水的必要性,認為應優先開發鄰近地區伏流水、地下水資源,並加強水庫清淤、水資源管理。水利署則指出,其他方案易受降雨影響,為達供水穩定,海淡廠仍有開發必要。
因應高耗能問題,開發單位北水局、南水局都提出降載規劃,在每年6至9月雨量豐沛、且全國用電需求較高的時期會減產50%,避免不必要的能源耗損。此外,兩案皆會建置契約容量10%的太陽光電系統,或在無法設置足量綠能設備時購買綠電憑證。
北水局進一步表示,新竹海淡廠還規劃容量6萬噸的清水池,若遇上台電備轉容量低、有緊急需求時,就會配合降載,初步估計降載期間仍可穩定供水14小時。
高鹽度鹵水流入海 台南漁民要求監測養殖業影響
高耗能之外,高鹽度的鹵水將排放入海,也在初審階段引起環委關注。水利署曾表示,鹵水製鹽可行性低,昨日也無提出新方案,但表示國外已有學者研究將鹵水轉化為可用物質,只是目前技術尚未成熟,未來將和科技部、工研院,以及其他國內研究單位合作,開發相關技術。
開發單位強調,兩案都是以最劣情境模擬放流影響,結果顯示,周遭鹽度最多增加約4%,影響並不顯著。北水局則進一步強調,新竹海淡廠排水點設置在海溝上方水流較快處,並分四個排水口排出,能提升鹵水擴散效率,鹽度增量會更低。
對於鹵水排放,仍有民眾表達疑慮。南縣區漁會代表指出,台南海淡廠排水口靠近漁民養殖、捕撈區域,地方十分擔心將對產業造成衝擊,多持反對開發意見。南水局應將台南海淡廠對於仔稚魚、鰻苗、牡蠣養殖的影響,納入定期監測計畫,並向漁民回報結果;未來各開發階段,也應加強與地方溝通。
環委要求多做海龜調查 未再提耗能、鹵水問題
昨日大會上,環評委員並未針對耗能及鹵水問題再提意見,僅要求開發單位修改部分環說書內容。環委張學文表示,兩案環說書中,「避免使用」毒性化學藥劑、「避免引進」外來種植物等用詞,仍有模糊空間。
環委李培芬則指出,兩案環說書針對海洋爬蟲類,都提到要在每年春、秋兩季進行調查,但季節劃分卻採用陸域調查規範,要求改以「海洋生態評估技術規範」的季節為準(2~4月為春季、8~10月為秋季)。此外,也應在海龜會出現的夏季,每年執行至少一次海洋爬蟲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