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開發面臨0元風場、脫離躉購 業者:不確定性高 規則應滾動檢討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區塊開發面臨0元風場、脫離躉購 業者:不確定性高 規則應滾動檢討

2022年07月28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離岸風電發展今年將邁入第三階段的首輪選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 與中國信託昨(27)日舉辦離岸風電專案融資研討會,分析區塊開發第三階段,風場專案融資的困境。CIP台灣區財務長徐正穎指出,國產化制度會導致開發商成本上升,為了維持收益,風電開發商未來將脫離台電躉購,轉向一般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衍生的風險也將影響銀行端融資考量,呼籲政府滾動式檢討規則。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採競標方式分配容量。資料照。攝影:陳文姿

競價難反映國產化成本 開發商將脫離躉購轉對企業售電

我國離岸風電進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規劃自2026年到2035年新增共15GW裝置容量,每年釋出1.5GW,今年底就要公布首輪選商結果。根據經濟部選商規則,除了審查開發商的技術能力、財務能力,還要求大量的國產化項目,由業者開價競標分配容量。

CIP與中國信託27日針對離岸風電專案融資舉辦研討會,CIP台灣區財務長徐正穎指出,新增的國產化規則不僅範疇加廣,且核心技術難度提升,大幅增加開發成本。與此同時,單一開發商風場容量又有上限,更難創造規模經濟。

徐正穎進一步分析,經濟部設定競標金額上限,導致競標價格無法反映實際成本,開發商將轉向一般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以維持收益,意味著風場收入來源,也將從穩定的台電躉購契約轉為CPPA,不只影響收入穩定,也會衝擊融資可行性。


CIP台灣區財務長徐正穎表示,在目前機制下開發商將脫離躉購轉對企業售電。攝影:李蘇竣

CPPA賣電給企業添不確定性 銀行融資成難題

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長黃台芬指出,第三階段以價格高低分配容量,開發商為了爭取開發門票,很可能會提出「0元」價格,放棄台電躉購的收入,以CPAA賣電給企業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但將要面對台電電網轉供穩定風險、餘電將被台電以「0元」收購、還有跟一對多用戶的合約設計等等潛在問題。種種風險都將增加融資條件不確定性。

金融業又是如何評估離岸風電專案融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企業融資處處長廖淳霖指出,銀行除了審查開發商的財務技術能力,更重要的是看開發成本與最終售電對象、售電價格,評估購電承諾。

中國信託企業融資部副總經理李靜婷補充,面對國產化政策,銀行端也要考量本土廠商經驗、產業鏈成熟度,以及貸後如何控管,面對很多挑戰。廖淳霖強調,第三階段15GW預估至少可以創造3兆商機,即便CPPA的風險較多,金融業也必須要思考更嚴謹的配套措施。


CIP與中國信託再度攜手合辦離岸風電專案融資研討會,分析區塊開發專案融資的運作與可行性。圖片來源:CIP提供

CIP呼籲滾動檢討規則 否則像「考上大學卻唸不了」

徐正穎表示,選商機制要求更多國產化項目,但卻不給予更多躉購補助,猶如「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不論對開發商或是對銀行都是一大挑戰。參加選商就像開發商在「考大學」,即便開發商有十足把握考上,但考上後能不能唸,該如何跟銀行融資,去滿足這些條件才是問題。

徐正穎強調,目前的區塊開發規則都是去年訂定的,隨著今年政府公布淨零路徑、俄烏戰爭造成國際能源供應波動等等,未來還有電力市場逐步開放的趨勢,建議政府持續評估未來能源發展政策,滾動檢討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