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農地好生態 以自然農法復育田園棲地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大林農地好生態 以自然農法復育田園棲地

2022年11月02日
公視記者 郭志榮 張光宗
農民改用友善農法,發現一些生物,又開始重返農地。
農民改用友善農法,發現一些生物,又開始重返農地

台灣西部農地因為長期使用慣行農法,加上圳溝水泥化,讓自然生態漸漸消失。現在部分地區因為地理位置特殊,或農民改用友善農法,發現一些生物,又開始重返農地。

嘉義大林的農地上,林富源租下一塊田地,這裡長滿野草,其實是一片鳳梨田。過去農夫採用自然農法,他接手後,也維持相同農法。

農民林富源租下一塊田地,以自然農法種植鳳梨,讓作物與野草相輔相成

農民林富源租下一塊田地,以自然農法種植鳳梨,讓作物與野草相輔相成

草生栽培並非放任不管,而是利用植物的生長特性,讓作物與野草相輔相成。一棵棵看似迷你的鳳梨,因為生長緩慢,反而特別美味。

自然農法迎來生態 南海溪蟹和諸羅樹蛙成為住民

未整治的灌溉水圳有許多陸蟹洞穴

未整治的灌溉水圳有許多陸蟹洞穴

生態專家確認是稀有的南海溪蟹

生態專家確認是稀有的南海溪蟹

當初林富源看上這塊田,是因為環境自然,沒想到整理田區時,在旁邊土溝上,發現許多陸蟹洞穴。這條土溝原本是灌溉水圳的一段,上下游都已經水泥化,保留這段未整治,意外造就了陸蟹棲地。

鳳梨田旁有一片竹林,是蘇家昌種植的烏殼綠竹筍。他原本從事機械業,因為要照顧家人,回來接手農地。不願再用過去的慣行農法,因為知道它的問題。

蘇家昌返鄉接手農地,以自然農法取代過去的慣行農法,種出友善環境的烏殼綠竹筍。

蘇家昌返鄉接手農地,以自然農法取代過去的慣行農法,種出友善環境的烏殼綠竹筍

採用自然農法,必須依賴自然地力,所以重整農地地形,控制水文方向,成為重要基礎。土地涵養水分,開始吸引許多生物進入,嘉義有名的諸羅樹蛙也成為竹園裡的居民。

為了瞭解農地上的生態,林富源邀請楊信得等生態專家前來調查。發現陸蟹棲地不只一處,分布在農地周遭,並透過找到的蟹螯分析,確認就是稀有的南海溪蟹。南海溪蟹主要分布在台灣中南部,隨著溝渠、埤塘水泥化,棲地受到壓縮。

蘇家昌的竹林裡有小雨蛙

蘇家昌的竹林裡有小雨蛙

保育類諸羅樹蛙也在竹林現蹤

保育類諸羅樹蛙也在竹林現蹤

夜間進入蘇家昌的竹林調查,林下發現小雨蛙蹤跡,還在樹上發現諸羅樹蛙的母蛙。林富源利用一部分農地,開挖池塘,希望擴大水域,增加生物棲地。蘇家昌申請加入綠保標章,並在竹林內開挖小坑,提供積水,讓蛙類利用繁衍。

推廣友善農作 倡導食農教育

林富源與農友一起推廣友善農業的理念

林富源與農友一起推廣友善農業的理念

種植之外,林富源還經營農業平台,將照顧生態的友善農作,行銷出去。

台北書店內一家餐廳,採購友善農作,製作美味食物,並推動市民自煮的食農教育。如何將農作變成保留原味的美食,考驗著廚師功力。林富源的鳳梨,經過轉化設計,成為餐後甜品。讓農民的努力被看見,也是一種鼓勵,更願意堅持保育農地。

在台灣,一群從事友善農作的農夫,像是大地的修補者,修補遭到破壞的農業環境,修補農地上人類與生物的關係。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大林農地好生態|以自然農法復育田園棲地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