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馬路會先塞爆? 謝國樑選前政見「做公益送電動機車」挨批減碳無用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基隆馬路會先塞爆? 謝國樑選前政見「做公益送電動機車」挨批減碳無用

2022年11月29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九合一選舉結束,基隆市長當選人謝國樑選前拋出「免費送5萬輛GOGORO電動機車」政見持續發酵。基隆青年只要每年做公益四小時、持續四年,就可申請免費電動機車。不過,謝國樑辦公室對經費來源說詞反覆,甚至說要中央補助,昨(28日)交通部、經濟部、環保署接連澄清並無相關預算。

該項「Let's go電動一下」的政見也遭專家批評可行性低,是政策買票的作法,難以達成減碳效果。而且基隆現行運輸環境不適合更多私人運具進入,若要送5萬輛電動機車,恐怕馬路會先被塞爆。

針對謝國樑要送基隆市民5萬輛電動機車的政見,蔡中岳表示財政可行性低,區域運輸環境也不適合再有過多私人運具進入,「把馬路漲滿」。圖片來源:neverbutterfly/Flickr(CC BY 2.0)
針對謝國樑要送基隆市民5萬輛電動機車的政見,蔡中岳表示財政可行性低,區域運輸環境也不適合再有過多私人運具進入,反而會「把馬路漲滿」。圖片來源:neverbutterfly(CC BY 2.0)

財政可行性低、運輸環境體質不好 送機車恐「把馬路漲滿」

謝國樑團隊在去(2021)年10月提出「Let's go電動一下」政見,青年只要連續四年、每年「做公益」滿四小時,就有資格申請免費電動機車,名額為5萬輛。雖有一條「汰舊換新優先」,但基本上是直接贈送。謝國樑曾表示,基隆2021年淘汰約600輛燃油機車為電動機車,估計要花300年才能將區內約18萬輛燃油機車全數汰換,因此推出此項政見,不但可以快速達到淨零目標,又能讓民眾參與公益。

電動車越多就越快達成減碳嗎?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系系主任鄭永祥指出,直接贈送只會讓路上的私人運具更多,難以達成減碳效果。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分析,基隆運輸環境近年有小幅改善,但引進大量機車會改變城市規劃「降低私人運具」的長期想像。此外,當前市區車輛亂竄、停車位也不足,且基隆多雨,機車並非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施政者應優先建構良好大眾運輸環境、串接各點,「而非不斷送車,把馬路漲滿」;若要鼓勵做公益,發現金都比送車好。

蔡中岳更直指,中央對地方的各種補貼政策有一致性,基隆市長想花大筆經費送電動車,財政上可行性低,批評該政見根本是「政策買票」。

基隆市長當選人謝國樑選舉前開出政策支票,基隆青年每年做公益四小時,可申請獲得免費電動機車,名額有5萬輛。圖片來源:「Let's Go 電動一下」政見粉絲專頁

基隆市長當選人謝國樑選舉前開出政策支票,基隆青年每年做公益四小時,可申請獲得免費電動機車,名額有5萬輛。圖片來源:「Let's Go 電動一下」政見粉絲專頁

免費電動車錢從哪來? 交通部、經濟部、環保署皆澄清無相關預算

許多人更關心的是,「送機車」政策錢從哪來?對此謝國樑團隊說詞反覆,先是提到資金將取自「公辦重劃」盈餘,但遭指恐涉及違法挪用,勝選後又改口,表示將向中央爭取經費。

交通部長王國材28日回應,「交通部不對私人運具補助」。謝辦發言人余治明隨即澄清,補助來源為經濟部工業局、行政院環保署及基隆市環保局。但經濟部反駁,目前僅全國性提供購車金一輛7000元,並未針對單一縣市額外補助。環保署也說明對此毫無所悉,也無相關預算編列。

環保署補充,現行補助方案(2022~2023年)中,淘汰2007年前出廠的老舊機車並新購電動車或新型七期燃油車,每輛可獲2000元汰舊補助;若購車人將「減碳效益」憑證賣回給環保署,或其他需要抵減溫室氣體排放的事業單位,還可獲1000元以上收入;舊車完成回收程序,則可申請300元獎勵金。

燃油機車與電動機車。資料照。攝影:孫文臨

中央近年持續補貼電動車購買優惠,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認為,政府可獎勵機車「汰舊」,但不應補貼「換新」。資料照。圖片來源: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提供

交通部政策「鼓勵大眾運輸」 經濟部、環保署仍長期補貼私人運具

蔡中岳說明,運輸減碳有三策略,包括迴避、移轉及改善。「迴避」(avoid)就是盡量避免不必要的交通需求,「移轉」(shift)是鼓勵諸位車主、騎士使用大眾運具;而補貼燃油車汰換為電動車,則可被視為第三個「改善」(improve)手段。

他表示,國家經費有限,補貼寧可用在大眾運輸,如公車、捷運、共享單車,乃至於可被視為「副大眾運輸」的計程車上,最終讓開車的民眾願意「移轉」到大眾運輸,不應花大錢在「改善」手段,也就是減碳效率相對低、也不一定公平的私人運具上。

雖然目前環保署、經濟部、財政部、地方政府都推出機車電動化政策,燃油舊車換電動新車也確實有減碳效益,但蔡中岳指出,交通部的政策方向是「鼓勵大眾運輸、節制私人運具」,因此政府是否應長期補貼私人運具,仍有進一步商議的空間。

蔡中岳認為,政府可針對「汰舊」給予獎勵,但不應補貼「換新」。他分析,無論是環保署「汰舊換新」政策民眾可獲市價1000元以上的碳權,還是經濟部工業局「鼓勵電動車產業」的7000元購車補貼,結果都是讓更多新的私人運具上路,並不符合交通部「大眾運輸為主」的政策方向。

尤其對於老車汰舊,但是以改搭大眾運輸替代的民眾來說,沒有換新車的減碳量更多卻反而未受政策鼓勵,並不公平。他感嘆,環保署目前補貼僅採「舊換新」邏輯,「其實就是一種怠惰」。與其補貼民眾買新車,政府也應考慮補助改採大眾運輸的民眾,例如淘汰一輛車子,就可以獲得數個月優惠的交通月票,如此才能達到「移轉」效果,直接讓馬路上的私人運具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