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聯合國專家:當保育走入尼泊爾 原民文化與生物多樣性相「護」相生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專訪聯合國專家:當保育走入尼泊爾 原民文化與生物多樣性相「護」相生

2023年02月22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梅舒報導

202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上,近200個國家承諾2030年守護全球30%的陸地及海洋(簡稱30x30目標)。這項歷史性承諾廣受肯定,但也引發原住民族與在地社群的擔憂,擔心因此被迫遷離家園。

根據調查,全世界至少有36%的關鍵生物多樣性區域位在傳統領域,原住民族的語言、祭典、習俗與生物多樣性緊密相依,也最清楚如何永續利用自然環境。為了深入探討這項決議可能的影響,《環境資訊中心》專訪尼泊爾原住民族權益倡議者瑞(Kamal Kumar Rai)。瑞來自奇拉特族(Kirat),他的專長是自然保育與復育、生態遺傳資源、原住民族與在地智慧相關領域,也是聯合國權威科研機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PBES)的原住民族專家成員。

世界前15大高峰,有八座就落在尼泊爾。圖片來源:pixabay

《環境資訊中心》問(以下簡稱問):尼泊爾面臨哪些生物多樣性流失問題? 尼泊爾的原民文化和生物多樣性有什麼特殊關連?

瑞(以下簡稱答):尼泊爾面臨的生物多樣性流失問題包含氣候變遷以及人為開發。氣候變遷改變了氣溫、降水規律、帶來洪旱災。居住在高緯度的尼泊爾人種植蕎麥、馬鈴薯、青稞作物,缺水時,農夫沒有足夠的水用來灌溉和放牧。耕作規律的改變讓農耕系統及糧食作物漸漸消失。

在尼泊爾,海拔3500公尺以下的地區都是原住民族的家,原住民的生活與自然緊密相依。多山環境造就了多元的語言,尼泊爾有125種語言,其中123種都是原住民族語。我們的傳統智慧、語言都與生物多樣性互為共生,一旦生物多樣性流失,語言與傳統都會受到影響。

問:生物多樣性流失,對奇拉特族有什麼影響?

答:奇拉特族的傳統信仰是泛靈信仰。奇拉特族的聖地可以是森林、河流、湖泊等,因為他們相信祖先就在周圍,只是沒辦法用肉眼看見。每年兩次重要的祭典,大家會帶著食物到聖地向祖先禱告:「我們表現良好,需要祢的支持以有豐盛的收穫。我們飼養家禽、耕作並帶著收穫到祢面前。儘管我們無法看見彼此,但我們很開心,希望祢也開心。」

祝頌以母語進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捍衛原住民族的語言、智慧以及與大地母親的關係。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全賴口述傳承,有些持續、有些快消失、有些則早已消失,如果我們失去了傳統智慧和語言,那我們便失去了與自然間的連結,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問:尼泊爾是否發生過原住民族與生物多樣性法規衝突的問題?

答:有的,尼泊爾東部的原住民族必須申請許可,才可以在西部舉行慶典。對於許多原住民來說,用野生的鹿肉來慶祝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必須打獵。但在尼泊爾西部,狩獵是違法的。不只是祭典,狩獵也是原住民的生計來源,然而人們不曉得哪些物種瀕危且受法律保護,因此犯法。

目前尼泊爾陸域保護區共占總面積24%。為達到大會的決議,也就是守護30%的陸域,預期尼泊爾政府下一步會將社區林納入保護區。我們拒絕這種作法,社區林的管理規範並不尊重原住民慣習;與此同時,原住民族內部正在討論要不要跟政府合作。我認為我們必須改善現有的管理制度,先建立自己的傳統規範,才會考慮與政府合作。

問:你對全球守護30%的陸地及海洋有什麼看法?

答:「30x30」是全球新的保育目標,有些締約方已經達到30%的保護面積,有些地方則希望能夠做得更多。我對於守護更多的陸地及海洋沒有意見。原住民團體擔心,可能會因為30x30的承諾而被迫遷徙。最新通過的《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綱要》也明確指出原住民族需要被看見,這代表我們可以共同守護自然,達到30x30目標。

如果是這樣的話,原住民族需要有自己的計畫,並參與《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畫》(National Biodiversity Strategies and Action Plans,NBSAPs)的擬定。一方面可以回報我們的工作進度。二方面,政府可以提供未來在守護自然上所需的資源及協助,若決策單位需要,我們也可以提供意見。這麼一來,原住民族就不會再有疑慮及恐懼,但未來會怎麼樣仍然未知,因為這將是在國家及政黨層級下推動的計畫。

問:在尼泊爾推動原民權益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你服務的組織又是如何推動的?

答:我投入原住民族權益推動已超過20年,從事倡議、遊說、與其他組織串聯,或擔任諮詢專家的工作。我們沒有任何的資金,政府也沒有提供支持。幾個國際保育組織都有在尼泊爾設點,尼泊爾政府也獲得全球環境基金(GEF)的資助,有些組織有取得資金,他們是「與」原住民族合作,這和我是一名原住民族、我為我的族群努力是兩回事。

我服務的組織與原民女性合作,向信奉印度教的尼泊爾人學習如何建立機制保存自身文化,也向奇拉特族年輕人傳授我們的傳統知識。或許未來我們還能成立自己的學校,不過這樣的學校必須建立在原民社會裡,與原住民的系統連結,而不是像現代教育一樣。

問:尼泊爾政府對生物多樣性的態度為何?生物多樣性大會是否帶來改變?

答: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訂出《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綱要》,要求各國必須在兩年之內承認、尊重原住民的權益與傳統智慧,並將原住民族納入生物多樣性推動工作中。

是的,尼泊爾政府也開始思考原住民族所扮演的角色,他們向我承諾在大會之後,原民的權益將有所提升。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結束後,我們將拜訪政策單位,轉告我們的想法,要求他們從國家層級建立機制,保存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這麼一來,原民與在地居民、女性、青年都可以一起加入守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列。

奇拉特族(Kirat)是尼泊爾最早被記載的部族,於4000多年前自西藏遷徙至加德滿都河谷地。圖片來源:Avinash/Flicr (CC BY 2.0)

瑞也是「尼泊爾濕地多樣性保育協會」(Society for Wetl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Nepal)、「原住民族智慧與網絡組織」(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Peoples Networks)、「奇拉特族聯盟」(Federation of Indigenous Kirat Associations)的專家諮詢成員。

※ 本文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補助廣告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