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與濕地共存 興達《飛鳥電廠》紀錄片蹲點兩年拍攝 台電環境月首亮相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唯一與濕地共存 興達《飛鳥電廠》紀錄片蹲點兩年拍攝 台電環境月首亮相

2023年04月25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台電今(25日)舉辦2023年環境月起跑發表會。回顧2022年的環保成績單,台電表示,相較2016基準年,去年自有火力機組的空污排放減少逾六成,碳排放強度則減少7.1%。發表會現場也首次公開由國際金獎導演許鴻龍操刀,歷時2年於高雄興達電廠永安濕地拍攝的生態紀錄片《飛鳥電廠》。

永安濕地原為日治時期闢建的烏樹林鹽田,1984年隨鹽業轉型產權轉移台電作為電力開發用地。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台電繳2022年環保成績單 空污排放減少69%

台電為台灣固定污染源及碳排的重要來源之一,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指出,過去六、七年推動設備改善、環保降載及推動機組更新計畫,希望逐步從低碳走向零碳。

據台電統計,相較2016基準年,自有火力機組空污排放強度(指每發1度電產生的粒狀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空污排放量總和)減少約69%,碳排放強度(指每發1度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7.1%。

不過,去年用電量再創歷史新高、達2367.6億度,相較2021年的2353.4億度,多出14億度,台電指出,去年空污排放量及碳排放量卻都呈現下降,分別減少5000噸及32萬噸,減碳效益等同種植3000萬棵樹,或興建822座大安森林公園。

去年用電量再創歷史新高,但空污排放量及碳排放量卻分別減少5千噸及32萬噸。圖為興達電廠與永安濕地。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打造「飛鳥電廠」 永安濕地10種濕地水鳥數量翻倍成長 

曾獲美國全球電影競賽最佳紀錄片、休斯頓影展白金獎等國際肯定的導演許鴻龍與台電合作,紀錄永安濕地生態,今日活動現場首度公開這部蹲點2年拍攝的生態紀錄片《飛鳥電廠》。

永安濕地原為日治時期闢建的烏樹林鹽田,1984年隨鹽業轉型產權轉移台電作為電力開發用地。台電說明,除保留縣定古蹟「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辦公室」,也縮減開發面積,避開鳥類棲息熱區,並規劃41.25公頃濕地保護區、15公頃生態緩衝區及綠帶、保育地等,保留2/3區域作為環保用地。

高雄興達發電廠鄰近永安濕地與興達漁港,是台電唯一廠區內有濕地和環保設施的生態電廠,自2010年起台電也在永安濕地成立生態調查團隊,進行生態保育研究,至今蒐集逾30萬筆水鳥及水深觀測資料。

台電指出,透過科學化管理,結合水位調控技術,為不同鳥類打造適合水深的棲地,讓黑面琵鷺、長趾濱鷸、東方環頸鴴等近10種濕地水鳥數量翻倍成長。許鴻龍還說,今年3月拍到427隻黑面琵鷺,相較2012年環評調查到的102隻,增幅高達3倍。

中山大學生物與科學學系約聘研究員張學文表示,永安濕地不僅是一個天然滯洪池,還具備豐富的碳匯及生態保育價值,台電為開發單位仍親自投入保育工作是業界少見,創造出保育團體跟開發單位的雙贏案例。

許鴻龍今年3月拍到427隻黑面琵鷺,相較2012年增幅高達3倍。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台電自2010年起成立永安濕地生態調查團隊,至今蒐集逾30萬筆水鳥及水深觀測資料。圖片來源:台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