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呼籲及早規劃氫能多元運用 港口建設是關鍵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立委呼籲及早規劃氫能多元運用 港口建設是關鍵

2023年05月19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立法委員鍾佳濱今(19)日呼籲,氫能是未來重要能源,國際上已開始投入航運等載具研究,目前國發會只有規劃氫能發電目標,並沒其他領域運用或自產氫的藍圖,呼籲政府及早提出氫能規劃並評估可行性。鍾佳濱指出,未來船隻將採氫、甲醇或氨等多元燃料,船隻燃料補給的管線可能跟既有設施不同,必須提早準備。


台電推動興達電廠混氫計畫,目標2025年達燃氣混氫5%發電示範。資料照。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氫只用來發電? 立委批規劃不足

各國相繼提出2050淨零目標,綠色轉型成為全球重要課題。國發會提出淨零策略,目標之一是發展氫能發電,預計2050年占比9~12%。立法委員鍾佳濱、蘇治芬和邱志偉今(19)日舉辦「台灣港口城市氫能發展潛力與對策研究」公聽會,邀經濟部能源局、交通部航港局,台灣港務公司以及相關業者討論未來發展方向。

鍾佳濱指出,目前國發會對氫能的規劃只有發電端,但參考先進國家已開始使用於載具運輸,如大型船隻,船舶可能使用綠色甲醇、氨等燃料,不再使用單一燃料,建議有效分配氫能原料供應不同領的需求,不宜全部集中於發電。此外,國內產氫的規劃也還不充分,要求主管機關提早準備。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說明,經濟部已成立氫能推動小組,考量我國發電排碳高,目前以發電使用為主,目標是將燃煤或燃氣發電逐步汰換成氫氣降低碳排。另有工業部門使用氫的案例,如中鋼示範做鋼化聯產、還有跟交通部的氫能公車計畫等。


立法委員鍾佳濱、蘇治芬和邱志偉今(19)日舉辦台灣港口城市氫能發展潛力與對策研究 公聽會。攝影:李蘇竣

船舶燃料具減碳潛力 港口建設是關鍵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說明,全球貿易運輸九成透過海運,現有船隊每年消耗近3億噸燃油。海運活動占全球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3~4%,國際海事組織設定全球船隊減碳目標,2030年每一運輸航程船舶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40%。目前船舶發電及推進系統業者積極尋求天然氣、甲醇等低碳燃料及氨、氫等零碳排燃料系統開發。

鍾佳濱呼籲,航運船舶不僅自身具減排潛力,還兼顧運輸低碳或零碳能源的工作,應盡速設定推廣目標。目前港務公司仍將氫視為貨物,未來船隻將採氫、甲醇或氨等多元燃料,船隻燃料補給的管線可能跟既有設施不同,必須提早準備。

台灣港務公司強調,身為港口土地及設施提供者,持續掌握氫能趨勢並研究規劃,待政策、商業模式等具體方向成熟,將積極配合推動。也歡迎業者提出港區氫能構想或與港口合作計畫,後續會進行相關評估。

綠電「生吃都不夠」 能源局:短期無法自產綠氫

除了傳統氫氣,各國也致力發展「綠氫」,利用再生能源電解產製氫是為綠氫;或是「藍氫」,利用化石燃料能源生產氫,再透過碳捕捉、利用和儲存技術降低碳排。

李君禮說明,台灣短期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自產氫,目前再生能源電力還不多,風場發出的綠電都進入電力系統使用。但長期來看,若有多餘再生能源電力,可以轉為氫能運用,並達到離尖峰調節效果。至於藍氫,關鍵是碳捕捉封存技術,中油、台電都有碳封存計畫正在進行中。李君禮強調,台灣尚未具備自產氫的能力,必須優完善先進口港口碼頭,目前跟中油公司在規劃地點與規模。

鍾佳濱總結,雖然再生能源目前「生食都無夠,哪有通曝乾(台語)」,但仍希望未來可兼具產氫角色。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強調,短期之內再生能源發電都會投入電網,未來有多餘的電力才會產氫。攝影:李蘇竣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