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打造亞馬遜之「臉」 二氧化碳迷霧模擬暖化後的雨林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科學家打造亞馬遜之「臉」 二氧化碳迷霧模擬暖化後的雨林

2023年05月31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曹可芝 編譯

走入亞馬遜深處,茂密繁盛的林木之間,巴西正在馬不停蹄地興建六個環狀物,每個環由16座鋁合金塔組成,塔高12層樓。彷彿這一切還不夠像個科幻片場景,它們還將在空中吐出濃濃的二氧化碳迷霧。

圖片來源Dado Galdieri/AmazonFACE

研究人員打造亞馬遜之臉(AmazonFACE)模擬二氧化碳濃度變高後的雨林。圖片來源:Dado Galdieri/AmazonFACE

看似迷幻的人造建物其實有著非常實際的目標,並不是人類另一次破壞環境的計畫。「亞馬遜之臉」(AmazonFACE)的目的是探測雨林碳封存的能力。隨著二氧化碳不斷上升,不少科學家將封存二氧化碳視為減緩氣候變遷的重要拼圖。

人工打造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的雨林

亞馬遜之臉的「臉」(FACE)代表「自由空氣二氧化碳增量法」(Free Air CO2 Enrichment)。這項技術由紐約州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研發,可以模擬未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藉以研究植物及周圍生態的變化。

「植物會吸收二氧化碳、水和光能並產生糖分,釋放出氧氣。如果某種元素的吸入量增加的話,那會發生什麼事?」亞馬遜之臉主要研究員、坎皮納斯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Campinas)農業氣象與氣候研究中心教授拉波臘(David Lapola)告訴《美聯社》。

FACE曾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杜克森林(Duke Forest)、英國史丹佛郡(Staffordshire)、澳洲新南威爾士等地實驗,這將是第一次大規模應用於熱帶森林。

深入臨界點研究 阻止雨林變荒原

亞馬遜之臉想進一步研究雨林的臨界點。過去的科學研究認為,一旦超過臨界點,雨林將變將成乾燥的疏林平原,也就是「亞馬遜枯死」(Amazon forest dieback)。

巴西亞馬遜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mazonian Research,INPA)資深科學家諾布雷(Carlos Nobre)是30多年前最先提出這項警訊的人之一。他認為亞馬遜雨林砍伐達20%至25%時,平衡機制會被打亂,雨林將逐漸退化為平原。

拉波臘則認為,雨林的臨界點與氣候變遷關聯較大,而非森林砍伐。即便減少濫伐,雨林還是會面臨氣候變遷。因此,研究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對雨林的影響非常重要,這樣才能了解未來的演變。

他表示,阻止森林砍伐仍會是主要目標,但對抗氣候變遷並非巴西或其他亞馬遜國家可以單獨面對的事。

「亞馬遜之臉」由巴西亞馬遜研究所、坎皮納斯州立大學、英國氣象局等單位共同執行。前兩個環預估8月初就可以開始運轉,完整的六環則要等到2024年中才會完成。

圖片來源Dado Galdieri/AmazonFACE

亞馬遜雨林向來被稱為地球之肺,但近年隨著砍伐加劇,逐漸失去其吸碳功能。圖片來源:Dado Galdieri/Amazon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