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桌遊與化妝品開始 中國民間社會如何幫助消費者認識棕櫚油?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從桌遊與化妝品開始 中國民間社會如何幫助消費者認識棕櫚油?

2023年06月19日
轉載自中外對話;文:牛雨晗(中外對話的助理編輯。 她曾在澎湃新聞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英國)工作。 她擁有世新大學的新聞學學士學位和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國際關係碩士學位。)
雙十二購物節期間,成都一家商場的化妝品櫃檯前擠滿了顧客。 圖片來源:Alamy
雙十二購物節期間,成都一家商場的化妝品櫃檯前擠滿了顧客。 圖片來源:Alamy

「你還記得你最近買東西開始有了看成分清單的習慣嗎?因為你這個小小的行為,自然已經開始了改變......」

在去年12月於加拿大蒙特婁舉辦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上,非營利性教育組織野聲(WildBound)發佈了全球首款有關紅毛猩猩和永續棕櫚油的遊戲——《林中人》。

在這款文字冒險遊戲中,玩家通過扮演普通消費者、棕櫚油企業高層、小農等不同的角色,做出消費、投資和生產方式的選擇,從而對紅毛猩猩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近幾年,中國民間社會組織展開了不少活動,旨在提高中國消費者的棕櫚油認知度。棕櫚油在中國尚未成為一個公共議題,大多數中國人對棕櫚油一無所知,更不用說關心它的永續性問題。野聲的影響力總監蘆明一表示,「提升中國消費者的棕櫚油認知度是項長期的工作,雖然充滿了挑戰,但也絕非不可能。」

根據《商道縱橫》和《介面新聞》聯合發佈的《2022年永續消費報告》,隨著政府「雙碳」目標的宣傳,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認知到自己的消費行為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作為消費主力,21~40歲的消費者更易被低碳資訊所引導,不僅可以接受更高的溢價,也更願意分享使用體驗。不過,報告也提到,絕大部分永續相關認證標準及標識的普及度仍待提高,永續棕櫚油就是其中之一。

對消費者隱形的棕櫚油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棕櫚油進口國和第三大消費國。近兩年(2020年和2021年),中國的棕櫚油進口量維持在700萬噸左右,主要來自印尼和馬來西亞。

儘管中國對棕櫚油的需求很高,但對永續棕櫚油的需求卻很低。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一份2020年報告,中國進口的棕櫚油中只有約1%獲得了永續認證。同樣,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2021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只有約4~7%中國消費的棕櫚油已通過永續棕櫚油圓桌會議(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Palm Oil,簡稱RSPO)認證。

消費者意識不足是造成中國對永續棕櫚油的需求有限的原因之一。 中國80%進口的棕櫚油都被應用在食品行業,但大部分中國消費者對吃進肚子裡的棕櫚油渾然不知。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代表處2018年進行的消費者調查顯示,5000名受訪者中有46%沒有聽說過棕櫚油,更別提棕櫚油與森林砍伐之間的聯繫了。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模糊的標籤讓棕櫚油在消費市場被隱形了。 自2014年以來,歐盟法律就已經要求在食品成分表上標註植物油的具體種類(包括棕櫚油)。而在中國和許多其他國家的現行法案要求下,使用棕櫚油的食品只需在包裝上標註「植物油」。此外,棕櫚油行業生產許多複雜的衍生物,用於家居用品和個人護理產品,而這些產品通常沒有清楚地標明棕櫚油是原始成分,消費者自然也就無從知曉。

民間關於棕櫚油的討論不並多,最初引起關注的是其對健康的影響。2005年,某泡麵品牌在廣告中打出「非油炸更健康」的口號,油炸泡麵所用的棕櫚油也進入了消費者的視野。不過,大眾對於棕櫚油的關注點一度局限在其飽和脂肪含量高的特性是否會帶來健康風險,《人民健康網》就發文稱「攝入過多雖不利於健康,但人體也需要適量的飽和脂肪酸」。

如何讓棕櫚油被看見?

普通公眾對棕櫚油的認知低,這給面向消費者的宣傳和倡導活動增加了難度。蘆明一介紹道,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目前國內的活動一般都是將棕櫚油議題嵌入生物多樣性和森林保護的框架下設計宣傳教育專案。

2020年,RSPO與野聲合作發起了「自然創變者」(Changemakers for Nature)倡議。共同創始人奈普斯泰德(Isabel Nepstad)和姚松喬最初希望能夠把年輕人帶到亞馬遜雨林,親眼目睹被砍伐的森林,更直觀地感受保護森林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由於疫情,目標變得難以實施,參與者只能通過線上和線下課程進行學習,並在課程結束後創作自己的影響力專案和解決方案。課程的內容也包括永續棕櫚油的相關知識,其中的一位學員楊洋製作了永續棕櫚油倡議短片《貨架的背後》,全平台播放量超過100萬次。

蘆明一表示,倡導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在於市場上很難買到經過永續棕櫚油認證的產品。所以在舉辦活動時只能推行這個概念,並沒有相應的產品和消費場景去匹配。消費者即使認同永續棕櫚油的重要性,在購買時也很難做出實際的改變。

自然創變者曾經嘗試宣導企業生產一些永續產品,然而,企業發現永續棕櫚油的整個採購流程比較複雜,交貨時間長且數量不靈活,不是跟上游供應商說「我買幾桶先試試」這麼簡單的。往來之間,他們也就失去了興趣,只願意等到產業鏈更健全後再做嘗試。

除了教育年輕消費者外,他們還選擇了和南京紅山動物園合作,將永續棕櫚油的相關資訊融入動物園舉辦的「猩猩關愛週遊園會」中,向遊客們進行宣傳。蘆明一認為,遊客參觀了動物園的紅毛猩猩之後,和他們就產生了聯結,在此基礎上進行宣導更加有效。

文章開頭所介紹的林中人遊戲,也是從保護紅毛猩猩入手,宣傳永續棕櫚油對保護紅猩猩及其棲息地的重要性,但內在邏輯也和棕櫚油的供應鏈直接掛鉤。

企業能引導消費者嗎?

經過認證的永續棕櫚油會產生3~30%的溢價,如果消費者對永續棕櫚油的認知度較低,不願意為溢價買單,那麼在影響盈利的情況下,很多公司就不願意投資價格更高的永續認證產品。

不過,CDP全球環境資訊研究中心在2020年對中國公司的訪談表明,企業越來越意識到不永續的棕櫚油在對供應鏈彈性的環境影響方面的潛在長期成本。

當森林被砍伐用於種植油棕時,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導致氣候變遷,由此產生的降水變化和日益嚴重的極端天氣會顯著影響棕櫚油的數量和品質。這樣的氣候變遷預計會使油棕產量下降13.4%,威脅到企業的供應鏈穩定性。

此外,隨著消費者的永續意識提高,認識到企業採購的不永續棕櫚油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這會對公司的聲譽構成風險。如果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意識到這樣的長期成本,改變規避風險的心態,將有利於永續棕櫚油的發展。

RSPO中國區負責人方立鋒表示,RSPO在中國的主要工作集中在進一步提升行業對永續棕櫚油的意識和認知,並動員更多企業採購永續棕櫚油,目前中國成員企業已經超過300家。如果一些領軍企業在採購永續棕櫚油的同時,願意去宣傳和引導消費者,消費者意識便會逐漸提高,同時也會刺激行業內的其他企業採購永續產品。

在泡麵和個人化妝品行業推廣永續棕櫚油

中國進口的棕櫚油中有1/4用於生產泡麵,且目前全球超過70%的個人護理和化妝品產品中含有一種或多種棕櫚油衍生物。從這兩個行業出發,向中國消費者推廣經過認證的永續棕櫚油,提高消費者意識,較有潛力。

佔據了中國近一半的市場份額的康師傅在2022年永續發展年報寫道,「我們致力於減少包裝及棕櫚油採購對森林產生的負面影響,泡麵事業43.8%的棕櫚油供應商已獲得RSPO認證」。該聲明可能具有誤導性,康師傅不是RSPO成員,其獲得RSPO認證的供應商比例並不意味著其採購認證棕櫚油的比例。

安徽淮北的一家超市裡,消費者正在選購泡麵。 圖片來源:Alamy

安徽淮北的一家超市裡,消費者正在選購泡麵。 圖片來源:Alamy

根據WWF2022年的棕櫚油報告,企業過渡到永續棕櫚油並認證機構合作的相關成本包括會員資格、評估、審計、文件、培訓和為認證棕櫚油支付的溢價等。報告估計,平均到每一包70克的泡麵,為企業帶來的成本負擔是0.0009美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方立鋒介紹道,溢價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方便面對棕櫚油的用量大,行業毛利有限、而且企業間競爭激烈。但這並不代表該行業沒有轉變空間,日本一些泡麵企業已經承諾使用100%的永續棕櫚油,最後還是看企業的行動意願和在商業上長遠的目標。

相較之下,化妝品消費者對溢價的承受能力比較高。WWF2018年的消費者調查也顯示,消費者普遍接受的永續棕櫚油(尤其是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中)溢價為6%到10%。在永續化妝品的潮流下,化妝、個人護理行業也成為了提高消費者對永續棕櫚油意識的潛在突破口。

近來,永續化妝品在中國掀起一陣潮流。2021年,天貓國際首次定義「純淨美妝」(clean beauty),其中就包括不使用非RSPO認證的棕櫚油。概念提出後,不少消費者對環境友好的「純淨美妝」品牌展開追捧,該品類在1~6月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了600%。

2021年,RSPO作為特邀嘉賓在上海舉行的國際化妝品創新聚焦大會上發表演講,「一份針對東北亞市場400個樣本的調查報告顯示,當消費者考慮購買化妝品時,約91.5%的消費者主要是由產品的原料決定的。產品配方中成分的永續性也是一個主要考慮因素」。

方立鋒也觀察到,作為美容護理產品的重要成分,該對永續棕櫚油的意識慢慢提高,行業利益相關方越來越願意討論這個議題。

從行業來看,中國的本土品牌起步比較晚,國際美妝品牌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2021年,法國個人護理公司萊雅在中國化妝品市場的佔有率約為12.2%,位居第一,而萊雅採購的棕櫚油已100%通過了RSPO認證。

「國際品牌做出承諾並在中國市場帶動中國供應鏈執行,讓不少中國本土企業意識到,如果自己不採取措施、採購永續棕櫚油,企業聲譽將面臨額外風險。這種聲譽風險既存在於國內,也存在於國際上。同時大企業先動起來,既能加強國內永續棕櫚油供應商的能力建設,又可以在宣傳中提高消費者的意識」,方立鋒說。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幫助消費者認識棕櫚油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