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渢汎、渢成、苗栗渢利離岸風場由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投資,環保署今(20日)召開三案的環評第三次聯席初審,專案小組決議補件再審。環委批評,離岸風場地質調查為「三不管」地帶,開發單位尚未得標無權執行,政府機關又不做,環保署及環委只能在資訊幾乎是「unknown」的情況下決定是否通過審查。
地質調查三不管 環委批:幾乎是「unknown」的情況下審查
針對渢汎、渢成風場在桃園觀音的上岸點有殼狀珊瑚藻分布,CIP今日提出減輕對策,包含在輸出海纜工程期間加強水質監測,在海纜上岸段潮間帶兩點增加每季一次潮間帶水質懸浮固體濃度監測;海纜施工期間,不排放污水、傾倒廢土於潮間帶,以降低棲地干擾;並在近岸段水深5公尺內施工時使用「防濁幕」防止污染擴散。
專案小組決議補件再審,要求開發單位針對海纜上岸範圍及上岸點,建立生態監測機制。環委李培芬指出,該區位為多個離岸風電廠商的上岸點,且鄰近中油三接工程,必須強化生態監測機制,調查結果也要能夠明確辨識影響源為哪一開發商。
另外,環委也不滿開發單位海域施工前才進行詳細地質調查。環委孫振義指出,目前地質調查為「三不管」情況,開發單位尚未得標無權執行,政府機關又不做,最終環保署及環委在資訊幾乎是「unknown」的情況下決定是否通過審查。未來離岸風場開發即將進入情況更加未知的深水區,重要基礎調查應在前置作業就由政府單位勘查,「不可再讓所有東西都回到市場機制」。
開發單位常承諾詳細地質調查會在環評通過後才進行,先前曾因風機間距爭議數次闖關環評失敗的海龍風場環差案就有類似情形。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專員施仲平舉例,海龍風場改採大型風機提出環差,環委在審查過程要求重新排列風機配置以配合鳥類廊道通行,開發單位卻表示風場地質包含玄武岩無法調整,也讓環委質疑為何先前送進環保署的報告隻字未提玄武岩,開發單位才坦言過去尚未做詳細地質調查。
施仲平說,環境資訊應該清楚調查後,才能評估開發案對環境的影響與容忍量,「通過環評不是要得到一個『我們會做調查』的承諾而已。」
環團質疑 鯨豚觀察員配置不足
渢汎風場位於新竹縣外海,面積87平方公里,裝置容量最多0.75GW;渢成風場位於新竹市外海,面積95平方公里,裝置容量最多0.75GW;渢利風場位於苗栗外海,面積225平方公里,裝置容量最多1.8GW。三案預計共設置164~342部、9~20MW的風機,可能採固定或浮動式基礎。
此案鄰近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開發單位承諾,在行經重要棲地及邊界以外1500公尺範圍時,船隻速度將控制6節以下;同樣鄰近重要棲息地的海纜鋪設工作,若在海纜施工船750公尺範圍內發現鯨豚出沒,則會將船速降至3節以下。
施仲平質疑,開發單位宣稱作業船隻看到鯨豚會降速,卻只規劃在海纜船跟打樁船隻配置鯨豚觀察員,「其他船隻連人都沒有配要怎麼發現鯨豚?如果沒有配置觀測員的話在我們看來就是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