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將排放含氚核廢水 專家:最快明夏抵台且量更多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福島將排放含氚核廢水 專家:最快明夏抵台且量更多

2023年06月21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曹可芝 編譯;吳奇諺 整理

日本預計最快於今夏正式排放福島核電廠廢水,號稱「已處理過、危險性低」的含氚廢水會有什麼影響?各國政府與環境團體無不緊密關注。

台灣、紐西蘭及澳洲科技媒體中心(SMC)21日上午舉行記者會。紐西蘭專家指出,核廢水的氚濃度在安全標準之內,且目前沒有任何研究可以證明暴露在氚元素與癌症有關。

中研院學者則評估,有部分氚水會在一年後抵達台灣海域。考量擴散加上海流的影響,到達的量可能比先前預估的更多。

福島第一核電站近海。圖片來源:Petr Pavlicek / IAEA Flicker(CC BY-NC-ND 2.0)

福島第一核電站近海。圖片來源:Petr Pavlicek / IAEA(CC BY-NC-ND 2.0

核廢水排放在即 東電:含氚量不到1500貝克

2011年福島核電廠因地震與海嘯嚴重毀損,六座反應爐中的三座爐心更熔毀造成輻射外洩。為了推進廢爐作業,日本每天至少用掉130噸的水冷卻反應爐內熔融核燃料棒,至今已累積超過130萬噸核廢水。東京電力公司稱,廢水儲水槽已達極限日本政府於2021年決定將稀釋後的廢水排入近海。

雖然東京電力公司表示,含氚的廢水排放前會先用海水稀釋百倍,每公升含氚量不到1500貝克,是日本境內標準的1/40,危險性較低。但排放計畫仍引起福島漁民與周遭國家擔憂,擔心核廢水排放可能對漁獲及生態產生影響。

吳朝榮認為,若氚水進入內圈的小規模環流系統,從日本到台灣附近海域的速度會更快。圖片來源:截圖自日本將排放含氚核廢水記者會簡報

吳朝榮認為,若氚水進入內圈的小規模環流系統,從日本到台灣附近海域的速度會更快。圖片來源:截圖自日本將排放含氚核廢水記者會簡報

學者:核廢水排放一年內到台灣 「不只小部分」

原能會近日分析,大部分的含氚廢水會沿著黑潮遷往美國西岸,接著再到台灣的時間約四年後。 其中有「小部分」會隨中尺度渦流向南抵達台灣,最快一年後到達台灣海域附近。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朝榮認為,目前預估過於樂觀。雖然大部分氚水會進入北太平洋副熱帶環流系統,但這是依循最外圈、最大規模環流的情況。吳朝榮表示,這些模擬並未考慮到濃度。此外,海洋除了擴散還有平流向,流動的影響會比擴散來得快。最快一年內到達台灣,且不只小部分。

氚含量遠低於世界標準就安全? 生物累積效應是隱憂

澳洲阿德萊德大學物理、化學及地球科學院教授胡克(Tony Hooker)表示,世界上的核能設施釋放氚行之有年。對於福島核廢水的排放,我們應該注意的是整個廢水處理過程中,是否確實去除其他污染性的放射元素,並在排放時只留下氚。

根據日本提出的排放標準,每公升水的氚含量為1500貝克,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每公升1萬貝克的飲用水標準。

不少民眾關心海洋生物是否會遭污染,影響日常海鮮食用。吳朝榮指出,雖然經過處理的核廢水經海水稀釋,濃度相對低,但他仍擔心累積效應。不過,胡克認為,目前還沒有足夠多的研究可以回答氚會不會透過食物鏈累積在生物體中。

胡克表示,「若你問我會不會喝那些水?我的答案是不會,因為那是海水。」「至於你問我是否會吃那些魚,我會吃。」

IAEA團隊正在研究一種去除放射性元素的凈化系統。圖片來源:Susanna Loof / IAEA Flicker (CC BY 2.0)

IAEA團隊正在研究一種去除放射性元素的凈化系統。圖片來源:Susanna Loof / IAEA Flicker (CC BY 2.0)

氚不是目前要擔心的 與癌症關聯尚無研究證明

奧克蘭大學物理系副教授、輻射生物學家克羅夫切克(David Krofcheck)表示,目前需要擔心的不是氚元素。核廢水中不只有氚,碳-14,還有其他62種放射性元素。要能夠保證放射性元素鍶-90、銫-137、碘-129、鈷-60等已經被去除,這樣排放水進入海洋才會沒問題 。

克羅夫切克認為,相較2011年災難後,日本沒有對廢水做處理,就直接進入海水中,導致銫等放射性元素緩慢的釋放輻射至今,和這次日本有評估和過濾廢水再排放的情況不同。

至於核廢水中的氚對健康上是否風險?克羅夫切克說,理論上雖然可以去假設氚和癌症的關聯,但現在還沒有辦法在實驗室的科學研究上驗證這種關連,現在也沒有任何一個研究可以證明暴露在氚元素與癌症有關。

作者

吳奇諺

編輯/旅人/觀察者
走過山與海,願它能永遠美麗。

曹可芝

文字投影師|在字裡行間讀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