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看過一部很有名的電影「變形金剛」,一定會認識電影中的人氣角色「大黃蜂」,這個稱呼的來源自雪弗蘭的一種車型「Chevrolet Camaro」,該車型的別稱是「Bumblebee」,而Bumblebee翻譯成中文就是熊蜂、大黃蜂。
不過個人對於大黃蜂的稱呼不是很喜歡,大黃蜂容易讓人誤會成虎頭蜂或會螫人的蜂,雖然也有部分的人認為叫熊蜂,聽著如同熊一般兇猛,但其實熊蜂非常的溫馴,想必是用熊來形容牠的外型毛茸茸的十分可愛,熊蜂雖然也有螫針,但其實不會螫人,看似胖胖的身軀,卻可以靈活的飛行,就讓我們來了解更多關於熊蜂有趣的知識吧!
本期的主角「雙色熊蜂」,其生物分類為昆蟲綱膜翅目蜜蜂科熊蜂屬,在台灣紀錄上的熊蜂屬有8種,除了低海拔很常出現的雙色熊蜂外,還有精選熊蜂、黃色熊蜂及威氏熊蜂都很常看到,不過精選熊蜂與黃色熊蜂要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較常見,而威氏熊蜂則要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才可以看到,值得注意的是熊蜂屬都是「真社會性昆蟲」,雙色熊蜂自然也不例外。
不過熊蜂的社會性群體生活方式與大家熟知的蜜蜂(東方蜂、義大利蜂)不太一樣,首先熊蜂群體不會有分蜂的現象,此外熊蜂群體會在冬天時會大量減少,只剩下已交尾的蜂后在冬天休眠,直到春天降臨氣溫回暖後,蜂后便會甦醒,尋找適合築巢的地點(樹洞、竹子或土穴),開始產出新的熊蜂群體。
熊蜂與蜜蜂也有相似的地方,都會有訪花的行為並協助植物授粉,由於熊蜂的體型較蜜蜂大,飛行速度也快,採集花粉時是利用快速拍動翅膀產生風壓,震動花粉使花粉掉落在自己身上,也稱為「震動授粉」,再撥到後腳上聚集成花粉團攜帶回巢,是自然界很重要的成員之一,在農業發展上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不過其儲蜜的量不如蜜蜂,因此在台灣沒有被人工飼養,這次介紹的雙色熊蜂喜歡訪杜鵑花及梅花,住家附近若有種植杜鵑花或梅樹的話,不妨可以試著找找看有沒有正在吸食花蜜的雙色熊蜂;如果有機會遇上熊蜂們,不必太過緊張,熊蜂非常的溫馴,不會主動叮人,即便身體受到外力接觸,也只會從尾部噴出具有特殊氣味的黏液來驅趕,因此可以靜靜地在一旁觀察並紀錄,是環境教育很好的教材。
在尋找熊蜂的資料時,發現台灣關於熊蜂的研究並不多,對於熊蜂目前的族群數量及危害情況都還有待釐清,但在國外利用熊蜂授粉應用在農業生產上的例子已經很普遍,不過也有看到因為引進外來熊蜂,卻對與本土熊蜂或蜜蜂產生競爭關係,在日本甚至演變成嚴重的生態問題。
這讓我聯想到對於台灣水稻及物種有嚴重危害的福壽螺,其影響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詳,所以在引進外來物種前,都應該謹慎思考對於台灣本土物種的危害與影響,不論是在農業、餐飲甚至寵物飼養方面。
真社會性昆蟲
雙色熊蜂 檔案
中文名:雙色熊蜂
別名:大黃蜂
科名:蜜蜂科、熊蜂屬
學名:Bombus bicoloratus
分佈:廣泛分布於台灣及中國的中低海拔地區。
生態:築巢於樹洞、竹子及土穴中,會彎曲著身體吸食花蜜,採集花粉時利用翅膀振動花朵讓花粉掉到自己身上,而後腳的腿節有密生的從毛叢能攜帶花粉回巢。
特徵:
- 體長25mm,屬於中型蜂。
- 全身有密生長毛。
- 頭、胸部的長毛為黑色,腹部則為橙紅色並有3至4條黑色環紋。
- 腳的毛色為黑色或棕黑色。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官網
參考資料
- 〈台灣產四種熊蜂(膜翅目:蜜蜂科)之族群形質比較、季節性發生及分佈特性之研究〉《台灣昆蟲期刊》台 31 : 309-323。宋一鑫、陸聲山、詹美鈴、林明瑩、江敬晧、李青珍、楊平世 。
- 〈熊蜂授粉於農也生產之應用〉《種苗科技專訊》No.82 21。郭宏遠、宋一鑫。
- 〈社會性昆蟲〉。《科學發展》409期。林宗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