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常見咖啡品種有阿拉比卡(Arabica)與羅布斯塔(Robusta),阿拉比卡以香氣細緻、溫和聞名,不僅味道多變,咖啡因含量也較低,長年在咖啡市場市佔第一。
然而,近年羅布斯塔的市佔率急起直追,不僅因為技術改良而增產,也因為相對阿拉比卡,羅布斯塔被認為更能抵抗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衝擊。
不久的將來 羅布斯塔將反超阿拉比卡
2016年,一份調查報告指出,氣候暖化已嚴重威脅咖啡的供應鏈,比如在坦尚尼亞,氣溫每上升1℃,每公頃咖啡產量就下降137公斤。自1960 年代以來,該國咖啡產量已下降了50%。該報告也預測,未來隨著氣溫逐步升高,咖啡種植面積將繼續減少,但影響幅度依地區而異。如2050年,尼加拉瓜可能會失去大部分的咖啡耕地。而主要種植阿拉比卡的坦尚尼亞,預計到2060年咖啡產量將減至「極低的水平」。
羅布斯塔適合栽種溫度在22-28℃之間,比阿拉比卡(18-22℃)來得更高,不僅適應範圍更大,產量也更高,其耐旱抗蟲害的特質,被認為更能抵抗氣候變遷衝擊。羅布斯塔第二大生產國巴西,近年因此轉種更多羅布斯塔,咖啡師也不斷開發羅布斯塔咖啡的多樣應用。在不久的將來,可能使羅布斯塔取代阿拉比卡,改變人們品嚐咖啡的習慣與品味。
然而,最近在國際原物料市場上,羅布斯塔價格一路攀升,來到每公噸2800美元,創下15年新高。起因是第一大生產國的越南,部分農民出於經濟考量與氣候變遷帶來的減產擔憂,改種其他高經濟作物。
更耐旱的羅布斯塔 前景仍充滿不確定
今年聖嬰現象重返,預期持續到2024年,可能加劇全球高溫與極端氣候現象。有趣的是,比起阿拉比卡,羅布斯塔產區更容易受聖嬰現象影響。
聖嬰現象平均每2~7年出現一次。2015~2016年的聖嬰現象造成巴西嚴重乾旱,導致羅布斯塔減產40%。即便巴西投資了更多灌溉與儲水系統,但是聖嬰現象越強烈,效果就越有限。如今羅布斯塔在國際市場的表現,反映了對其前景的不確定。羅布斯塔前兩大生產國巴西與越南,產量都預期受到影響,一旦作物歉收,市場價格便上漲。
不過,羅布斯塔抵抗乾燥氣候的優勢仍在市場上倍受青睞。在預期氣候變遷加劇的前景下,不只農民轉植羅布斯塔品種,專家也投入研究嘗試不同方法來增加咖啡對抗氣候變遷的韌性。
轉向垂直耕作、育種 咖啡種植調適新法抗氣候變遷
目前,專家正探索咖啡種植的各種可能性,包括轉向室內、水耕、垂直耕作。這些做法能減少空曠田野中氣候條件的不確定性,透過精準控制水、光、風等自然資源來確保產量。雖然尚未有農民嘗試,但專家看好其技術可能性,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引入咖啡市場。然而,精緻農業投資成本高,能源消耗也高,對大部分的農民來說是沉重負擔。
部分農民選擇育種的方式,選出較能適應乾旱、害蟲與高溫的品種。比如越南保祿縣(Bao Loc)的羅布斯塔品種,特別能耐受蟲害及高溫,越南與歐洲的研究人員正試圖複製這樣的特性。
此外,讓咖啡樹與其他植物共同栽種,利用遮蔭植物阻擋陽光與風,深根能促進雨水滲透,再輔以節水的滴灌系統,都是尚在實驗中,但兼顧節能永續的作法。另外,也有農夫升級咖啡的栽種與加工技術,不僅增加產量,也生產出國際認可的高價值咖啡。在氣候變遷的挑戰下,這些做法體現了咖啡農的創意與韌性。
雖然其效果尚待測試,但也凸顯了農民實作與科學研究互相配合對於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的重要。
參考資料
- 《衛報》(2016年8月29日),Climate change predicted to halve coffee-growing area that supports 120m people
- 《Euronews》(2023年2月19日),Climate change is redrawing the coffee growing map. Here's how farmers are clinging on
- 《路透社》(2023年5月25日),El Nino seen posing larger risk for robusta coffee, less to arabica
- 《法廣》(2023年5月29日),羅布斯塔咖啡豆價近15年新高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暖化下咖啡減產危機 羅布斯塔咖啡成抗氣候變遷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