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咖啡喊漲 業者:先救森林再救產量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全球暖化咖啡喊漲 業者:先救森林再救產量

2015年06月01日
本報2015年6月1日綜合外電報導,柴幗馨編譯;蔡麗伶審校

全世界每天喝下16億杯咖啡,其中阿拉比卡品種佔超過70%,因品質佳且風味迷人而廣受歡迎,卻也面臨最嚴峻的生產風險。

GetHiroshima

咖啡豆。來源:GetHiroshima。

全球暖化減產 市場需求卻增

全世界近1/4高品質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出產於巴西。但由於氣候變遷導致異常高溫,年產量越來越不穩定,增加了全球咖啡豆供應商的商業風險,也使各大企業紛紛邁向永續發展的經營模式。

氣候變遷影響全球咖啡供應鏈,生產成本增加,必定反映在消費者身上。為減緩氣候衝擊與咖啡的永續經營,各大企業正針對各個方面擬定策略,進入商業轉型。

阿拉比卡的產地位於熱帶海拔較高地區。這些地方受氣候變遷影響劇烈,異常高溫及過量降水,均增加病蟲害發生頻率,嚴重威脅咖啡豆生產。

坦尚尼亞高地區域,50年來產量減少46%。其他產區包括巴西、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伊索比亞和非洲,也面臨相同處境。國際熱帶農業研究中心表示,栽培區需移往種植於海拔300-500公尺的土地,才能減輕高溫帶來的負面效果。

然而,據國際咖啡組織調查,全世界的咖啡需求量每年仍增加2.1%。

羅布斯塔咖啡豆 即溶咖啡也遭殃

此外,另一種品質較低,廣泛栽種於越南及印尼等國家,專門做為即溶咖啡原料的羅布斯塔咖啡豆,雖然產量高又耐高溫,但這種咖啡豆卻也面臨另一層威脅。

舉凡產區森林的濫墾濫伐、原住民土地劃分衝突、糧食安全、水資源不足等等問題,都是羅布斯塔咖啡豆的生產管理風險。

高溫逆境 遮蔭來改善

國際熱帶農業研究所表示,將阿拉比卡咖啡與混合林一起栽培,具有遮陰效果,可降低咖啡豆周圍溫度,減輕高溫對生長的影響。

具遮陰成效的混作栽培,不只調節植株周圍的溫度,還增加產地的生物多樣性。

1970年以前,即有部分咖啡以混合林遮蔭的方式栽種,隨著全球咖啡豆的需求大增,為了提高產量,混作逐漸被單一作物取代。單一作物栽培方式不但耗損地力更增加病蟲害,追求產量的結果,集約的耕作方式對氣候變遷的適應力越來越脆弱。

雖混作遮蔭助益於降低高溫,其改善速度卻趕不上全球咖啡豆的需求量。去年(2014)年調查報告指出,自1996年,混作栽培的咖啡面積反而減少了20%。

混林栽培也束手無策,咖啡產業如何轉型?

以混作代替單一作物栽培,或將栽培地區移往更高海拔生產,方法雖可行,但對於阿拉比卡咖啡豆的龍頭老大──巴西,卻完全不適用。

巴西採行高度機械化、商業化的生產模式,不適合採用種植樹木遮蔭搭配咖啡的混作方式。新型態的企業經營模式,也許能夠對症下藥。

美國的Guayaki公司即為成功案例,其生產的南美洲瑪黛茶,以市場導向恢復之行銷模式,讓消費者支持產地森林的再生。透過教育消費者,讓他們了解商品製造的過程,消費者藉由購買產品,回饋農人及保護產地生態,讓產業良性循環。

氣候變遷迫使供應商改變現有的咖啡生產模式,思考如何才能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雖然供應鏈出現了危機,但更是讓企業重新思索咖啡產業鏈經營方式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