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魯瓜(Surucuá)是巴西亞馬遜帕拉州(Pará)的小社區。在雨林間的帳篷裡,法蘭柯(Jhanne Franco)正在教導當地15名居民使用小型機器來製作巧克力。這裡之前大多用手工磨碎可可豆。
巧克力師傅法蘭柯來自亞馬遜朗多尼亞州(Rondônia)。他不僅是可可產業專家,還證明了在亞馬遜雨林自產自銷巧克力是可行的。
他指著帳篷說,「在這裡,我們不會只教公式,而是告訴學生原理,讓他們能自由發揮創意。」
這裡是雨林裡的巧克力教室。
產地到商品 守護雨林
歷經多年的人為開發與砍伐,亞馬遜雨林許多地方已經淪為乾燥草原,即將抵達難以復原的「臨界點」。2017年,巴西科學家兄弟——卡洛斯諾布雷和伊斯邁諾布雷(Carlos and Ismael Nobre)有了保護雨林的新想法。這個培訓課程就是非營利組織「亞馬遜4.0學院」(Amazônia 4.0 Institute)計畫的一部分。
亞馬遜的社區居民過去只有生產原料,諾布雷兄弟想改變這一點,在社區發展生物經濟(bioeconomy)。他們只會投資在有利雨林永續的作物,如可可、古布阿蘇(cupuaçu,又稱大花可可果)和巴西莓(açaí),利潤也必須盡可能留在社區。所有可能導致毀林產品,例如牛肉和大豆將被排除在外。
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WRI)和新氣候經濟計畫(New Climate Economy)2023年6月發表的研究,可可、古布阿蘇等13項亞馬遜農產品可以讓生物經濟的GDP年增80億美元以上。
不過,想提高雨林作物的附加價值需要一定程度的工業化,因而催生了亞馬遜創意實驗室(Amazonian Creative Laboratories,LCA)。
這座實驗室是永續、可搬遷的小型生態工廠。它運用工業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慧製作巧克力,讓社區種植的作物,可以就地加工、包裝,讓成品用較高的價格售出。
這邏輯很簡單:讓當地居民有豐厚的收入,他們就不須出售土地或砍伐林地來養牛、種大豆或挖礦。再者,雨林就是生計的來源,所以他們會更願意留在家鄉、守護雨林。
伊斯邁說:「重點是讓生態和文化資源轉化成不剝削居民,也不會危害環境的經濟活動。」
改變人生的生態工廠
經過多年規畫,亞馬遜4.0學院終於在2023年9月底成立第一間生態工廠,地點就在蘇魯瓜。
蘇魯瓜位在塔帕若斯-阿拉皮恩斯自然資源保護區(Tapajós-Arapiuns Extractive Reserve)。這座工廠是座穹頂帳篷,幾天內就能組裝、拆除完成,電力來自60片太陽能板,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雨林的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巧克力香,烘烤可可豆的機器嗡嗡作響。
工廠有兩個區域:一間是烘烤可可豆的小型機器室,另一間則用來製作和儲存巧克力。烤爐的溫度感應器可確保溫度一致,所有機器均採用自動化流程,讓操作更加簡便。
法蘭柯解釋,只要設定好步驟,機器就會跟著設定開始製作巧克力,還會在適當的時間提醒你添加材料。
保存室的冰箱裡,裝滿了學生混合當地水果製成的巧克力。法蘭柯遞給我一塊,說那是她吃過最棒的巧克力。這裡面加入了當地雨林的香料,有著類似肉桂的辛辣味。
他說:「我以前沒想過可以這麼做,我們一起嘗試新做法,這成品真的很棒。」
社區居民在巧克力印上他們設計的圖案,有著獨特的文化符號或標誌。他們也學習食品安全法規,和各種銷售產品的知識。
蘇魯瓜過去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木薯,現在,每位受訪的居民都說,他們看到新的機會,相當期待。
社區居民瑪麗亞(Mariane Souza Chaves)表示:「這是很棒的學習經驗,我更了解和珍惜社區裡的生物多樣性和農產品。」
他說,過去他們都把古布阿蘇的種子丟掉,現在才知道,用這些種子可以製作巧克力、增加收入,讓生活變更好。年輕人也會因此更願意留在家鄉,守護文化知識。
每個社區都是新的開始
這項計畫還處於初期階段。亞馬遜4.0學院花了好幾個月拜訪雨林社區,與當地居民共同發想生態工廠的概念。他們也邀請了13位來自印第安社區、河岸社區、採掘社區和非裔族群(quilombola)社區的代表到聖保羅(São Paulo)並安排參訪巧克力工廠。社區領導人從中看到可可如何轉變為消費者願意掏錢高價購買的巧克力。
伊斯邁說,這計畫是由大家一起發想、攜手完成的,充分運用了當地知識,也融入了現代高科技。我們不會把想好的計畫推給他們,然後說「這麼做對你們有好處」。
等居民熟悉巧克力生產過程和機器操作方式後,生態工廠就會被拆除,移往下一個河岸社區或非裔族群社區。亞馬遜4.0學院會捐贈出部分設備,讓蘇魯瓜居民可以繼續製作巧克力。
亞馬遜4.0學院的工作人員馬亞(Francisco Maia)負責協助建造工廠並記錄計畫進展。他也參與了生態工廠的運送過程,從聖保羅出發,開車五天再搭六小時的船,順著亞馬遜河抵達蘇魯瓜。
馬亞說,這次的經驗讓他們學到很多。例如,在高溫雨林裡,工廠的空調配備應該好一點,才不會讓溫度變化影響巧克力風味。每個社區情況不同,還需要不斷試驗跟改進。
「全新生活方式」
亞馬遜是巴西最大的可可產地,當地可可價格每公斤約10雷亞爾(約2美元),而在生產鏈的另一端,頂級巧克力的價格為每公斤200-300雷亞爾(約41-61美元)。
伊斯邁說,加工與銷售的附加價值超過20倍。讓在地社區製作頂級巧克力,就能將利潤留在社區,大幅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保護土地的意願。
在帕拉州,有超過35萬人的生計是靠巴西莓,它的產值遠高於牲畜和伐木這類不利雨林的經濟活動。伊斯邁表示,亞馬遜4.0學院打算推出更多類型的生態工廠,例如生產頂級食用油或巴西堅果,希望藉由高經濟價值的產品,為當地帶來經濟轉型的契機。
避開中午灼熱的陽光,記者和馬亞躲進有空調的生態工廠。現在是亞馬遜的旱季。極端氣候讓氣候狀態不穩,拉長旱季時間。然而,未來仍然有希望。
環視生態工廠,馬亞說:「環境挑戰嚴峻,但我們正在做對的事情,這會是全新的生活方式。」
參考資料
- Mongabay(2024年1月2日),Amazon chocolatiers: Biofactory offers ‘new way of living’ for forest communities
※ 本文經授權全文翻譯自報導,如需轉載請來信:infor@e-inf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