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小抹香鯨擱淺安樂死、美禁止進口俄羅斯鈾、加拿大野火焚燒面積達1萬公頃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宜蘭小抹香鯨擱淺安樂死、美禁止進口俄羅斯鈾、加拿大野火焚燒面積達1萬公頃

2024年05月16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5月15日

苗栗一離岸風電環評過關 加強漁網纏繞檢視

環境部環評大會今(16)日審查苗栗離岸風電一環評案。初審議會中委員提出浮動式基礎風機須加強固定用纜繩的監測、纏繞漁網等狀況,並定期清除,以影響海洋哺乳類及船隻航行安全。本次會議上,開發單位承諾每年至少檢視兩次、清除一次纏繞漁網,經環評委員也確認排除機制、加強與在地漁民溝通等內容,建議本案補充修正後通過。(中央社報導

不讓台東偏鄉斷訊 第35座防救災行動通訊平台啟用

台東縣鹿野鄉后湖地區位處山區田間,長期以來有訊號不良問題,縣府去(2023)年整合相關單位與電信企業,今(15)日啟用后湖地區防救災行動通訊平台,后湖居民開心說「手機功能終於可以正常發揮了」。台東全縣目前已累計建置35座防救災行動通訊平台,縣長饒慶鈴表示,就算只有兩、三戶,全縣也要溝通零距離。(聯合報報導

蘇澳無尾港海灘285公分小抹香鯨擱淺 健康不佳安樂死

宜蘭縣蘇澳無尾港海灘15日傳出285公分長的保育類小抹香鯨擱淺,經過搶救後,獸醫師評估健康狀況不佳,決定執行安樂死,隨即作病理解剖,了解擱淺原因。海巡署提醒,發現鯨豚擱淺,除了通報,謹記救援現場「四不三要」原則,「四不」即不風吹日曬、不喧嘩、不站在鯨豚頭尾處、不拉扯胸鰭和尾鰭,「三要」為要扶正、要保濕、要記錄呼吸心跳。(自由時報報導

立院初審 農業部應擬定全國農村再生總體計畫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15)日初審通過農村再生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依農村再生政策方針,就國土計畫、土地明智利用原則,並因應氣候變遷及農村永續發展,擬定全國農村再生總體計畫。不過,對於是否要將農村再生基金設置規模從現行的新台幣1500億元提高為3600億元或4500億元,在場立委無法達成共識,因此保留送協商,全案須交由黨團協商。(中央社報導

澎湖海域物種調查 發現新魚種大鱗短額鮃

澎湖科大與高雄科大及澎湖在地食魚教育團隊年年有鰆合作「與海為生-澎湖混獲資源化與海洋食魚教育計畫」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調查澎湖地區丁香魚及底拖網漁業混獲物種,意外紀錄到台灣首次發現的大鱗短額鮃,並獲國際期刊接受,近期內將發表。大鱗短額鮃屬於左鮃科,1908年首次發表於印度洋,後在日本及菲律賓亦有紀錄,但台灣未曾有紀錄過。(中央社報導


美禁止進口俄羅斯鈾 提升國安兼抗暖化

《法新社》報導,美國總統拜登14日簽署新法後,自8月12日起美國將不得進口任何俄羅斯鈾。根據美國能源部數據顯示,儘管俄羅斯因全面入侵烏克蘭而面臨廣泛制裁,其所提供的濃縮鈾卻仍占美歐用量約2~3成,占全球用量44%。拜登政府向來支持以核能作為打擊氣候變遷之道,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表示,此舉是要向盟友和夥伴保證,美國將建立一個安全、免於敵方影響的核燃料供應鏈。(中央社報導

加拿大野火逼近石油重鎮 焚燒面積達1萬公頃、當局急撤6000人

路透報導,加拿大主要產油省分亞伯達(Alberta)上週起遭遇大規模野火侵襲,加上乾燥氣候和強風助長,火勢於當地時間14日明顯加劇,逐漸逼近該省西部的石油重鎮麥克暮瑞堡(Fort McMurray),當局下令撤離周邊四個區域約6000人。麥克暮瑞堡曾在2016年因野火蒙受重大損失,迫使9萬居民撤離,並關閉每日超過100萬桶原油產出。(聯合報報導

居民聲請禁止島根核電廠2號機重啟 日本廣島高院駁回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島根核電廠2號機從2012年停機,2021年通過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審查後,負責營運的中國電力公司持續就計畫今(2024)年12月重啟運轉。島根縣及鳥取縣有居民主張,假想附近發生地震的規模和火山噴發的火山灰沉積量,要求禁止重啟運轉聲請假處分,廣島高等法院松江支部15日決定駁回,居民的律師將繼續跟居民共同努力推翻法院此決定。(中央社報導

傳統烹飪方法加劇暖化 各國承諾提供逾700億助轉型

《法新社》報導,全球有超過20億人仍使用簡易爐灶,依賴木柴、煤油等燃料烹飪,接觸這些燃料產生的煙是導致早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一大原因。國際能源總署(IEA)15日宣布,各國政府與企業已承諾提供22億美元(約新台幣708億元),在非洲推廣致命性較低、污染較少的烹飪方法;若改用潔淨烹調方式,2030年底前每年將可減少15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央社報導

中國碳價攀高 飆至人民幣百元

中國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ETS)自2021年啟動以來,碳價經常徘徊在人民幣50~60元區間,今(2024)年4月下旬卻飆升至每噸人民幣100元,創下歷史新高,目前仍保持在高位。分析指出,中國致力實現脫碳化的同時,為確保能源供應穩定,仍興建燃煤發電機組,國際能源總署(IEA)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大的碳消費量年增5%至47.4億噸,創歷史新高,因此,能否脫碳仍充滿不確定性。(中國時報報導

※編輯室另策劃2024年熱浪事件整理,頁面每日更新,詳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