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認同蓄奴黑歷史 紐約市鳥類保育組織改名切割「奧杜邦」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難認同蓄奴黑歷史 紐約市鳥類保育組織改名切割「奧杜邦」

2024年07月01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曹可芝 編譯;陳文姿 審校

在鳥類教育、救援、倡議都很活耀的保育組織「紐約市奧杜邦學會」(NYC Audubon)6月5日正式改名為「紐約市鳥類聯盟」(NYC Bird Alliance),切割「奧杜邦」之名。 ​​

奧杜邦對自然的貢獻卓越,美國肯塔基州Covington河畔大道的奧杜邦雕像。圖片來源: h2kyaks(CC BY-NC 2.0)

「名字或許只是象徵,但象徵也很重要。」紐約鳥類聯盟執行董事説。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是19世紀的鳥類學者、畫家。不少鳥類研究機構、博物館、保護區等均以他為名。但在種族平等與轉型正義呼聲高漲的現代社會,他的蓄奴與白人至上主義成為爭議。

偉大鳥類學家與蓄奴擁護者

翻開《美國鳥類》(The Birds of America),奧杜邦用精細的手法,將鳥類戲水、飛翔、爭執的瞬間留在紙上,435種不同的鳥類吸引大眾興趣。他在自然推廣的卓越貢獻,讓許多地點、保育組織紛紛以他命名,其中最知名的可能是奧杜邦學會。

1896年,呼籲上流社會不要用鳥羽裝飾帽子的聲音興起,很快的,麻省奧杜邦學會首先成立。鳥類保育的倡議興盛,1905年,美國奧杜邦學會(National Audubon Society)成立,積極推動各項保育法案、研究、教育、保護區,擴展成擁有500多個社區與校園分會的龐大組織。

奧杜邦(1785-1851)身處的19世紀上半葉,正是蓄奴與廢奴之爭沸騰的年代。英國與美國相繼在1833年與1865年廢除奴隸,奧杜邦卻堅定支持蓄奴。在他癡迷於鳥類的一生中,曾多次買賣黑奴,並且批解放奴隸是魯莽行徑。

奧杜邦(1785-1851)畫像。圖片來源:Cliff(CC BY 2.0)

奧杜邦的這段歷史並非突然揭露,但以時代背景為由,勉強還可視而不見。2020年,美國黑人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察壓頸身亡。對某些愛鳥人士來說,「奧杜邦」之名再也無法忍受,波特蘭和芝加哥分會、員工工會首先發難,極力切割這位至少壓迫過九名黑奴的種族主義者。

「即使以他那個時代的標準來看,他也是做了卑鄙的事。」全國奧杜邦學會官網的奧杜邦介紹頁留下這樣的評語。

傷害持續 紐約市改名止血

紐約市不是第一個改名的奧杜邦學會。芝加哥、西雅圖、波特蘭、奧勒岡等地的奧杜邦學會均已改名。非裔鳥類學者、前奧杜邦學會董事會成員藍翰(J. Drew Lanham)2022年稱讚西雅圖奧杜邦學會的更名為「勇氣之舉」,他說:「以歷史脈絡作為原諒非人道行為的託辭,我認為是種懶怠。」

紐約市鳥類聯盟在2023年決定重新命名。當年的聲明稿直言,奧杜邦貢獻卓越,但他的觀點與行為危害並冒犯到有色人種和原住民,這個傷害持續至今,有的成員因此想退出,而想加入或支持的人也因「奧杜邦」退卻。

在自然界有卓越貢獻,但在其它領域不太光彩的大有人在,以人為名難免有爭議。負責為美洲鳥類制定統一分類和命名的美國鳥類學會( American Ornithological Society)於是在2023年宣布,將切割爭議人物,更改80種以上的鳥名。用「奧杜邦」命名的「奧氏鸌」(Audubon's shearwater)也在名單上。

奧杜邦繪製的北美翠鳥Belted kingfisher,哈佛大學館藏。圖片來源:wikimedia

參考資料

※ 本文由行政院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補助廣告經費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曹可芝

文字投影師|在字裡行間讀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