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偵測海廢有限制 僅能辨識三種 海保署︰希望增加經費編列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AI偵測海廢有限制 僅能辨識三種 海保署︰希望增加經費編列

2024年09月25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袁慧妍報導

台灣四面環海,但海岸受人為活動及地形影響,易堆積海廢。國立中央大學開發AI技術辨識海廢種類,能夠以無人機拍攝高解析度影像,分析三種海廢的組成、分布及數量;海保署亦與相關團隊合作。不過研究團隊於24日「海洋廢棄物國際研討會」上坦言,礙於經費少、人力有限,資料庫數據仍不足,AI辨識準確度尚有待提高。海保署亦承認,無人機目前主要針對海污,並非海廢,希望增加無人機偵測海廢的預算編列。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正開發AI偵測海廢。圖片來源︰擷取自海洋廢棄物自動辨識網路平台網站

AI暫能辨識三種海廢:寶特瓶、浮球、保麗龍

根據環境部數據,去(2023)年全國海廢現存重量達940噸。海保署23日起一連四天舉辦「海洋廢棄物國際研討會」,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柯佳吟在會上指出,海洋廢棄物不只影響海洋生物,也會影響船舶航行,甚至增加船舶維修費用,帶來經濟損失。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系統實驗室教授陳繼藩則指,近年已開發AI技術並設置「海洋廢棄物自動辨識網路平台」。AI模式會分析無人機照片,辨識寶特瓶、浮球、保麗龍共三種海廢的分布及數量。不過他坦言,現行模式仍有限制,例如照片解析度需高於5公分,一般可分析到寶特瓶瓶身,但無法分析到單獨且小塊的瓶蓋,「海岸垃圾有很多是瓶蓋,它可以埋在沙裡,只有比較大的東西才會在沙上面。」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系統實驗室教授陳繼藩(右一)表示,期望有更多經費發展AI偵測海廢。攝影︰袁慧妍

海保署︰希望爭取更多經費以AI研究海廢

此外,從購置無人機到操作、拍照,人力及器材成本高。但研究經費不足,辨識平台現亦只是開發階段,尚未開放予公眾使用,「希望未來如有更多經費支持,可變成一個較好的系統,重點是希望能夠給全世界來用」,成為國際型平台。不過陳繼藩強調,現在AI模式發展已趨成熟,未來研究亦會增加辨識漁網和樹枝。

海保署海洋環境管理組專門委員馬振耀則表示,目前無人機的預算編列主要針對海污事件,如要增加對海廢的拍攝,「費用編列不是那麼充足」。他認同須增加照片數量才有效提高AI軟體的辨識率,現在雖有初步數據,但公部門仍未有完整數據可作公開說明,「我們會希望能爭取更多經費,對海廢議題有更多了解,就可以研擬比較適當的政策,來推海廢管理。」

AI偵測海廢模式需大量照片建立數據庫,才能增加辨識準確度。攝影︰袁慧妍

作者

袁慧妍

喜歡上山下海。從山山水水裡看見別人,也看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