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的微宇宙》從樹木「面相」解讀大自然的秘密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樹的微宇宙》從樹木「面相」解讀大自然的秘密

2024年10月18日
摘錄自商周出版;文:崔斯坦.古力(Tristan Gooley);譯者:楊詠翔

針葉樹通常會是圓錐狀,而大多數闊葉樹則更加圓潤。圖為參考照片。圖片來源:Macarena Moraga/Unsplash

圓錐與圓球

強迫樹木變矮或長高的同一種演化壓力,也會在其他許多地方發揮作用。針葉樹通常會是圓錐狀,而大多數闊葉樹則更加圓潤。針葉樹已經演化出能在高緯度生存且冬天不會落葉的能力,這意味著針葉樹能應付大量的積雪。雪會從往下垂落的細長樹枝上滑落;但雪會堆積在闊葉樹較沒有弧度的樹枝上最終壓斷它。又高又瘦長的樹形也能協助樹木從幾乎無法爬上天空的低懸太陽那邊收集光線。在炎熱乾燥的地區,同樣的圓錐狀則有助於降低日正當中時的輻射熱。

樹木是由其頂端所控制,每棵樹長得最高的部分,也就是每棵樹的樹頂,稱為「頂芽」。頂芽會釋放一種稱為「生長素」(auxins)的化學物質,它會沿著樹幹而下,控制樹木的其他主枝幹如何生長。不同樹種的做法也不盡相同,不過很容易就可以發現某種共同的趨勢。針葉樹的最頂端有強勢的指揮者:生長素會傳遞強烈的訊息給所有較低的枝幹,命令這些部位慢慢生長。這就是為什麼,

大多數針葉樹都長得又高又瘦長。最低的樹枝緩慢生長的時間也最久,這便是樹底會比樹頂還要寬闊,且許多針葉樹都會呈尖塔形的原因。

闊葉樹的領導者則較為溫和,也沒那麼強勢。這些樹的頂芽傳遞較為溫和的信息:可以生長沒問題,但請盡量不要長得比頂部還快,稍微往外擴展一點也沒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橡樹、水青岡,以及大多數的其他闊葉樹,跟針葉樹相比,外型會更為圓潤。

強勢的樹頂:又高又瘦的樹木,包括針葉樹。

弱勢的樹頂:圓形的樹冠,包括橡樹。

這一切都運作得很好,直到發生政變為止——把樹木頂端砍掉。無論是風暴、園丁或動物,不管是誰需要為此負責,都會導致頂芽的老大垮台。生長素不再往樹幹下方流動,也就導致較低的樹枝不再踩煞車:它們會開始長得更快,並出現新的樹枝。而這也算是種有效的生存機制:讓樹木可以在災難發生之後改變生存策略並重新開始生長。

斬首也會造成一些有趣的模式——這就是為什麼樹籬會長得如此茂密:每一次修剪都會造成愈來愈多的細小枝枒出現。這也是業者如何讓聖誕樹變得更茂盛,不那麼纖細的方法。我們詳細探討樹枝時會再回頭討論這些模式,目前就先試著找出幾種不同的樹形,並確認樹頂的老大是屬於哪一種:控制狂或是好相處。

塗鴉會留下

是時候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式了,雖然不能說這完全是個迷思,但關於樹木如何生長,還是存在頗為廣泛的誤解,如果想要好好理解我們所看見的形狀,那就必須弄清楚這些誤解。

試著找一棵有著又粗又低樹枝的樹,你只要稍微踮個腳尖就可以碰到。當你盡可能地伸展身體後,你的指甲就能劃過樹枝底部的樹皮。問題來了:如果你五年後再回來,你還能碰到同一根樹枝嗎?不過我們是先假設你不會長高、縮水、換鞋子或是做了任何會搞亂這個實驗的事。我們是試著要弄清楚,當你回來時,那根樹枝是會變低、變高或是保持在相同高度。

也許你還是孩子時,還蠻樂於從種子開始培養向日葵或是其他能奇蹟般快速成長的植物。我們都很習慣看著幼苗萌芽,接著蜿蜒向上生長的過程。我們幾乎都能看見它的動作了:每週這株細小的植物都會明顯長高。也許你也曾看過那些內容是相同過程快速播放的影片。這些都是很有趣的體驗,但這在我們腦中種下了誤導的想法,使我們誤解了樹木是如何生長的。

樹木有兩種生長方式:初級生長(Primary Growth)、次級生長(Secondary Growth)。「初級生長」就和向日葵生長的方式如出一轍,幼苗會往上長形成綠色的莖。不過莖一旦長出來之後,樹木就會形成樹皮,並繼續進行另一種不同類型的生長。「次級生長」指的是已經覆蓋著樹皮的樹幹以及樹枝的增粗增厚。這裡的重點是:樹皮一旦形成,那個部分的樹幹就不會再往上生長了,它會變得更粗但不會長高。同樣的原理也適用於樹枝:樹枝在末端會繼續變長,但靠近樹幹的部分只會變得更粗而不會繼續向外生長。

樹幹的最頂端,即頂芽,依然會繼續往上長,並隨著初級生長愈長愈高,但比較低的部分則不會。如果你在樹皮上刻一條線,也不會年年變高,不過我不鼓勵大家去做這種事,因為這對樹木有害。不過你會因此發現,樹上刻下的塗鴉並不會愈跑愈高,就算再過十年也不會。如果會的話,我們就會在頭頂處看見「里歐愛蓋瑪」,並沒有,我們還是會在相同的高度看到相同的塗鴉,就是被愛沖昏頭的里歐,十年前刻下的地方。

回到我們剛剛的問題:沒錯,五年後你還是碰得到那根低樹枝。事實上,還會變得更簡單。因為那根樹枝會變更粗,但不會變得更高,這表示最低的部分,實際上會變得更低。

陽傘效應

樹木的形狀揭露了它的生存策略,如果一棵樹全力以赴想要贏得高度競賽,它就無可避免會擁有很多較低的樹枝。這些樹枝要不是位在較高樹枝的陰影中,就是很快會被遮蔽在陰影中。

這類樹木有個問題,就是需要盡可能動員每一焦耳能量,以便爭奪樹冠頂峰的位置,但現在卻帶著許多受到陰影遮蔽的低矮樹枝,它們無法幫助它達成目標。我們知道這些較低的樹枝,只會停在那個高度不動:它們永遠都不會超過樹冠。如果你是棵喜歡陰影的樹,那沒什麼問題;但高大的樹木並不是這樣,不過它們有個巧妙的解決方式:擺脫這些樹枝。

喜歡大量陽光直射的樹,比如松樹,會長得很高並留下較高的樹枝,並擺脫較低的樹枝,使其外觀看起來「頭重腳輕」,我稱之為「陽傘效應」(Parasol Effect)。松樹可以說大大展現了這個特質,不過在大部分樹種身上,也可以程度不一地看見這個現象。當我從小木屋的窗戶向外看時,就能看見水青岡幾乎覆蓋了其他所有樹種,且在接近地面處也沒什麼枝幹。其他一些更矮小的樹種,包括幾棵山楂跟榛樹,則會保留較低的樹枝。

如果你仔細觀察針葉樹的輪廓,就可以在不同樹種間發現都有這個效應。你也會記得松樹比冷杉偏好更多陽光,冷杉又大於雲杉,雲杉則大於鐵杉:松樹感覺到陽光的熱(Pines Feel the Sun's Heat)。而我們也能在這些樹木的身形中看出大致相同的模式:鐵杉的低矮樹枝比雲杉多,雲杉比冷杉多,冷杉又比陽傘般的松樹還多。

在一條我經常去遛狗路徑上,我們很快就會經過一棵加州鐵杉,它的樹葉在手中磨碎時會散發一股好聞的葡萄柚香氣,我還蠻享受偶爾揉碎它們來聞聞。20分鐘後,在接近山頂附近的某處林中空地,我們則會遇上一棵高聳的歐洲松昂然挺立。

松針也帶有一股有趣的味道,讓人想起熟悉的野外微風,有點檸檬味又清新宜人,但又有點小澀味,幾乎像是藥味。(而它也真的可能有藥用價值:它肯定殺死了許多樹木的病原體敵人,相關研究表明它對我們也有好處。)我蠻喜歡這個想法的,拔下一些松針在手掌中磨碎並深吸一口氣,但這個想法並不切實際,最接近我的活生生松針,可是在我頭上十五公尺高處。

通常來說,如果我們碰得到成熟樹木的葉子,那這種樹就屬於耐陰的樹種,我都用這個口訣來記住這個規則:「樹葉低、陽光少。」

※本文摘錄自《樹的微宇宙》。轉載請洽商周出版。


樹的微宇宙——樹木隱藏的微小線索如何揭開大自然的祕密


圖片來源:商周出版 提供

作者: 崔斯坦.古力(Tristan Gooley)
譯者: 楊詠翔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10日
ISBN:9786263902800

樹木渴望告訴我們許多事——它們會告訴我們土地、水源、人類、動物、天氣和時間的故事。它們還會告訴我們自身的生活,點點滴滴、酸甜苦辣。

樹木述說著故事,不過只有那些懂得閱讀的人才能聽到。

跟著《紐約時報》列名的暢銷作家崔斯坦.古力走入森林中,解讀樹木揭示給我們的各種蛛絲馬跡,我們將學會以嶄新的角度重新看待樹木,並提升我們的自然觀察力,增進我們對環境生態的理解。

作者簡介

崔斯坦.古力(Tristan Gooley)

《紐約時報》列名的暢銷作家。自然導航的專門家、英國皇家航海學院及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探險足跡涵蓋五大洲,翻越歐亞非的山嶺、駕船橫越海洋、從歐陸駕駛小飛機遨遊非洲與北極——還是唯一單獨航行、飛越大西洋還能活著凱旋歸國的冒險家。著作包含《自然直覺》、《野遊觀察指南》、《水的導讀》、《自然導讀》、《解讀自然跡象的藝術》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