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士.戴維斯(Thomas Davies)告訴對話地球,科學家們越來越瞭解人造光造成的破壞,現在需要採取行動。
多年來,全球都忽視了一種具有隱蔽性的污染物,那就是人類在不經意間投放到海洋裡的光。
例如,新孵化的海龜可能因附近海濱餐廳的燈光而迷路,沒有爬向大海而是走向死亡。海鳥也會被人造光迷惑,而從空中掉落,造成「墜空事件」(fallout events)。
但是,戴維斯說,人造光問題在海上的普遍性和破壞性一直未能獲得應有的關注,遠不如同樣困擾海洋的溫室氣體、塑料和噪音。
戴維斯是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海洋保育研究員,也是今年早些時候成立的全球海洋夜間人造光網絡(Global Ocean Artificial Light at Night Network)的領頭人之一。
這個由海洋光污染領域頂尖專家組成的網路,試圖補救光污染現狀。在接受《對話地球》採訪時,戴維斯介紹了光對海洋生物從繁殖到覓食,再到運動等方方面面造成的影響,這個問題在得到改善之前可能會變得更糟,以及現在應該做些什麼。
出於篇幅和明確度考慮,《對話地球》對採訪內容進行了編輯。
您是如何開始研究海洋光污染的?
戴維斯:到2014年左右,這個問題才真正受到人們的關注。多年來,人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僅限於海鳥和海龜。沒有人考慮光污染對海洋生態系統更廣泛的影響。
生物學家曾以為,進入海洋環境的人造光不足以造成生物影響。但作為一名海洋生態學家,我一旦意識到光在塑造海洋環境方面是多麼重要,馬上就明白光污染在100多米的水下也可能會起到同樣的作用。
100米似乎很深……
以100米為例是因為考慮到生活在東北大西洋和亞極地地區的水蚤屬橈足類(微小的甲殼類動物)的情況,牠們對這些地區的碳預算和食物網非常重要。
牠們通常在夜間升到水面覓食,然後白天又潛回水下,可能是為了躲避捕食者。
但如果你在晚上打開船上的燈,那麼牠們基本上會向周邊和更深的地方逃散,以遠離光源。這是一個瞬時反應。你可以看到這些本該有浮游生物的地方被燈光穿透形成 「深洞」。燈光可驅使牠們垂直遷移100米。
目前海洋光污染情況,最讓人擔憂的是什麼?
我認為最讓人擔憂的可能是珊瑚。
人們現在越來越瞭解光污染是如何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影響珊瑚的生理、排放生殖和日常覓食週期的。
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因為很明顯,珊瑚目前正受到多種不同因素的威脅,而且珊瑚在生態上也傾向於棲息在非常清澈的水域中。因此,珊瑚礁暴露在與生物相關的光污染中是相當普遍的現象。
什麼是排放生殖?
您認為未來光污染會增加嗎?
是的,我認為是這樣,尤其在發展中國家。
預計到2050年,沿海地區人口將大幅增加,這些人口很多都來自發展中國家。沿海地區將發展起來,那裡是貿易、河流、港口和海港匯集的地方,也是金錢流向的地方。
而如果你從夜間衛星上俯瞰伊比利亞半島全景,就會發現從直布羅陀海峽開始的整個西班牙南海岸的燈光沒有任何中斷。這種發展與東南亞一些地區不相上下。這將是相當嚴重的光污染。
我們應如何改變海洋照明的方式?
首先,人們需要考慮他們是否需要照明,然後還要考慮需要多少照明,哪裡、以及什麼時間需要照明。在此基礎上,他們需要考慮是否可以改變光的顏色以避免生態影響。應該按照這個順序進行決策。
最好能制定一些照明法規來減少海上基礎設施的光污染。如果能制定一些管理海上船隻照明的規定,也會很有用。目前,這方面幾乎沒有監管。
要確保將光污染納入國際和國家政策框架,就像過去10年噪音污染一樣,我認為,我們還有10年的路要走。
您和全球海洋夜間人造光網路接下來將如何開展工作?
全球海洋夜間人造光網路的一個關鍵目標是將這門科學納入政策議程,並嘗試與大型國際組織接觸,希望能夠在光污染影響方面做出一些有意義的改變。
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科學已經發展到可以開始真正產生影響的階段,我認為現在需要開啓這種影響議程。試試看我們能否開始發揮影響。先搞科學,然後努力讓科學發揮作用。
※本文轉載自對話地球,原文標題〈訪談:海洋光污染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