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島嶼國家的沙漠化危機 期盼2030年「土地退化中和」 | 環境資訊中心
環球360°

熱帶島嶼國家的沙漠化危機 期盼2030年「土地退化中和」

2025年03月05日
轉載自對話地球;文:尤曉鶯(自由撰稿人);翻譯:奇芳
從菲律賓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熱帶島嶼正在努力應對退化、乾旱和沙漠化。

印尼北蘇拉威西省桑義赫島上的非法金礦。圖片來源:© Alif Rizky / Greenpeace

豪華的度假村、原始的海灘和鬱鬱蔥蔥的森林,這些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熱帶島嶼的形象。但在這幅恬靜的畫面背後,除了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威脅之外,一場土地危機正在悄悄上演。

土地退化現象多發生在非洲和中亞的乾旱地區。如今,熱帶島嶼國家也出現了這種現象。當土地退化時,土壤就會失去肥力、生物多樣性和整體健康,能導致糧食短缺。

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簡稱SIDs)是一個聯合國承認的集團,由39個國家和18個準成員國組成。根據2020年的聯合國報告,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由於其地理特徵、幅員狹小和地形險峻,是最容易發生土地退化的國家」。而在印尼等一些較大的島嶼國家,土地退化問題也達到了臨界水準。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首席科學家巴倫.奧爾(Barron Orr)告訴《對話地球》,島嶼國家「必須平衡糧食供應和所有其他自然服務,關鍵是要確保土地和土壤的完整性。」

危機的推手

最近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舉行的 《聯合國防治沙漠化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16次締約方大會上,公約執行秘書易卜拉欣.蒂奧(Ibrahim Thiaw)警告說:「每秒鐘,這個世界都會因土地退化失去相當於四個足球場的土地。」對於陸地面積有限的島嶼來說,影響可能更為明顯。

《公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協調中心的埃里克.布朗(Eric Browne)告訴《對話地球》:「如果發生乾旱,整個島嶼都會受災。如果發生洪水,我們都逃不掉。」

根據《公約》的數據,2019年,菲律賓近一半的土地(1426萬公頃)退化。同年,地球另一端的多明尼加共和國,超過三分之一的土地(149萬公頃)也遭受了類似的影響。

常駐馬尼拉的亞洲農民農村永續發展協會(Asian Farmers' Association for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秘書長埃斯特萊拉.佩妮亞(Estrella Penunia)說:「島嶼通常被描繪成天堂。」但在她的國家,「幾十年來因為農業而忽視了環境,再加上自然資源的開採,土地和土壤而造成的威脅。」其中,不可持續的森林砍伐和採礦等人類活動是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

氣候變遷也進一步加劇這個問題,破壞了旱季和雨季之間曾經穩定的更替。

印尼帕賈賈蘭大學(Universitas Padjadjaran)流域管理學教授查伊.阿斯達克(Chay Asdak)說:「降雨的分佈和雨量都發生了變化。」有些地區的降雨量有所增加,而有些則減少了。

奧爾說,濫用合成肥料也是一個原因。 「肥料的好處是能讓作物立刻獲得養分,促進它們的生長。壞處是,它簡化了自然生物學進程,從而失去了許多其他對健康土壤很重要的因素。」

合成肥料也會降低土地吸收洪水的能力,因為土壤保持水分所需的有機物流失了。他繼續說道:「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一個島嶼發展中國家,那可能會非常嚴重。這真的會影響該系統應對乾旱和洪水的能力。」

荒漠化的威脅

荒漠化是乾旱地區的土地退化。令人驚訝的是,由於一種名為「地形效應」的科學概念,它對多山的熱帶島嶼也構成了威脅。

當從海上吹向島嶼的風被迫越過山脈時,就會發生這種現象。當風沿著斜坡上升時,它會冷卻並形成雲,導致山面向大海的一側降雨。但隨著風沿著山勢下降,它的溫度也會升高,導致山的另一側雨水很少。

奧爾解釋說:「結果就是這些山的另一側會非常乾燥。如果這些乾旱地區出現退化,我們就會面臨沙漠化的風險。」

在印尼的山區,地形降雨也會引發山崩和低窪地區的水澇。

阿斯達克表示,土壤條件的惡化和都市化進程加快,使得雨季時雨水更難滲入地下,增加了季節性乾旱的可能性。

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的情況與此類似。惡劣的耕作方式和採石是當地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隨著氣候變化,雨季的雨量更大、時間更短,土地退化導致水流速度加快,使島上的小型河流系統不堪重負,土壤條件也隨之變得更加脆弱。

另一方面,旱季也變得更長、更乾。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規劃和發展部的環境經理戴維.佩爾紹德(David Persaud)表示,這使供水變得緊張,人們被迫依賴海水淡化。今年,他的國家經歷了「近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政府不得不實施了幾個月的定量供水。

「隨著人口的增長,住房、農業和其他發展領域對土地使用的需求和競爭不斷增加,加劇了這些挑戰,」佩爾紹德告訴《對話地球》。

亟待行動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的環境、氣候行動和選區賦權部林業官員布朗(Browne)說,應對這些挑戰需要「資金和能力建設」。

布朗說,讓人們掌握與保護土壤、應對土地退化和乾旱相關的知識至關重要。他說:「我的土壤怎麼樣?哪些作物最適合應對乾旱?我們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

奧爾解釋說,更好的土地管理實踐可以為小島嶼國家帶來「巨大的不同」。 「如果我們不種植費水的作物,就會有更多的水。如果讓土壤恢復生物機能,土壤中就會有有機物,每滴水都能帶來更多的產量。」

另一個當務之急就是完善監測和評估小島嶼國家土地退化的全球資料集。這是這些國家一再強調的事情。拯救土壤Save Soil)運動技術長普拉維納.斯里達爾(Praveena Sridhar)表示,缺乏數據也使全球受眾難以「直觀、量化地了解」這些國家土地退化和乾旱的嚴重程度。

過去幾年,《公約》組織一直在幫助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獲取高解析度影像和數據,為這些國家提供了支持,讓它們更好地為未來做準備。

這項努力是幫助他們在2030年實現「土地退化中和」計畫的一部分,而這正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一項具體目標。但對於包括布朗在內的許多島民來說,他們還需要更多的幫助,因為當地的情況正變得「非常嚴重」。

好消息是,人們正在採取行動。在利雅德舉行的第16次締約方大會(COP16)期間,近200個國家達成了協議,要求《公約》和促進資金調動的全球機制與其合作夥伴攜手,確保高分辨率土地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這一點對於面臨這場日益嚴重危機的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重要。

※本文轉載自對話地球,原文標題〈熱帶島嶼國家的荒漠化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