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六輕等14家廠商因用水超過環評承諾,環保署原欲按日連罰,在府院高層介入後卻大逆轉,同意緩罰再給改進空間,最後恐怕又將不了了之。近日媒體上的爭論,有高到政治層面的批判,也有細到產能與節水的技術問題,表面上看似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又一衝突,其實,一諾千金的資本主義精神才是根本的癥結。政治人物言而無信已是習以為常,若是連動見觀瞻的產業龍頭也把重然諾的企業倫理拋諸腦後,台灣社會道德將崩於眼前,即使宗教界領袖疾呼「心六倫」,恐怕也難挽狂瀾。
台塑六輕年產能從一期的3769萬噸暴增到6198萬噸,工業局因而在去年10月13日將核配用水量提高到35.1萬噸,並加速推動湖山水庫,致瀕臨絕種的八色鳥數量驟減。然而2004年1月19日台塑六輕四期環評審查時,台塑曾承諾3年內透過廢水處理與再回收方式,將用水量從每日42萬噸降為25.7萬噸,才說服環評會有條件通過。其中已結束營業的台朔光電,當初環評的用水額度為2.8萬噸,理應扣除,實際整體減量目標應為22.9萬噸。
但目前六輕每日用水量仍高達31.5萬噸,顯然3年半以來,台塑自我改善的努力,不及對政府的施壓,除了工業!局配合提高用水量,今年第二季並多次密集安排陳總統參訪六輕。在今年3月環保署對台塑六輕14家企業祭出700萬元的罰款,王永慶在提出訴願時表示,「沒浪費水為何還會受罰」。有無浪費珍貴的水資源,牽涉經營效率與環保標準,可客觀評斷;而企業必須履行承諾,不僅是更上位的企業倫理,也是最寬鬆的法律責任。
如果台塑當初降低用水量的承諾是出於審慎的計畫,經過3年半還達不到,則企業必然為計畫擬定的失當或執行不力付出代價。這就是一諾千金的教訓與學費,沒有喊冤的道理。當前,台塑必須更大幅度的節水,或加快海水淡化自籌水源的步伐,甚至在罰款與減產之間作抉擇,而不該透過政治勢力施壓,或在媒體上塑造受害形象。
而如果台塑是抱著「頭過身就過」的短視蠻幹心態輕率承諾減量,那麼對於經營之神的典範將是沈重一擊,刻劃出深沈的裂痕。而令人懷疑當初建廠諸多回饋地方的承諾,難道同樣是信口開河?免費醫療至今仍是幻影,最大規模的新市鎮計畫成為空中樓閣,原估計引進就業37,500人,實際上本國勞工只有1/3,其中雲林人僅約6000,反而沿海漁業人數驟減6000人,一加一減對就業並無實質助益。現今雲林麥寮等鄉鎮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失業嚴重、吸毒人口增加,間接導致愛滋感染者增加為全台第一,一片凋蔽景象猶如台灣境內的第三世界。
700萬元的罰款對石化業龍頭僅是九牛一毛,誠信卻是企業最珍貴的資產。台塑若連過去環評承諾都不願遵守,未來新建大煉鋼廠計畫,又如何取信於人?而朝野兩黨競相吹捧其填海造陸的偉大,卻沒有見到耗水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龐大,與所能創造之財富不成比例;地方政府還在夸談農業首都,以不可能的願景欺騙鄉民,卻無在野政治人物將之戳破。難道GDP的數字真的迷惑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誤以為國王的新衣真的存在?
轉載自2007年7月11日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