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展出新模式 評估溼地健康更容易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科學家發展出新模式 評估溼地健康更容易

2007年09月18日
摘譯自2007年9月14日外電;陳維婷編譯;蔡麗伶審校

倫敦溼地中心。健康的溼地在河川流域中扮演重要的生態功能,但要評估溼地的狀況與其生態功能運作的程度卻不容易,尤其溼地又正在人類步步侵犯下迅速消失。

史密森尼(Smithsonian)環境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溼地》(Wetlands)期刊特別號中,發表了一個有效評估溼地狀態的方法,可幫助環境管理人員迅速了解一整個流域的溼地。此類工具對管理者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僅需測量數項重要指標,便可快速在流域範圍內做出評估。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根據先前評估單一溼地時採用的水文地貌(Hydrogeomorphic)法,從植物種類與人類干擾程度等可觀測指標,推估其生態狀況。

負責統合整項計畫的威格罕(Wigham)表示,「我們將這些評估單一溼地功能的方法,擴展到整個河流景觀的範圍,這是以前無法有效做到的。」現今大多數的土地管理人員渴望了解的,不是個別溼地的狀況,而是如何管理更大範圍的資源。

溼地是河川氾濫時重要的緩衝區,還能吸收污染物與過剩的養分,並提供許多動植物重要的棲地,其中包括許多稀少、瀕危的物種。

本研究中,科學家針對的是馬里蘭州與德拉瓦州南蒂科克河(Nanticoke River)流域內不受潮汐影響的溼地。

在部份觀測地點中,研究人員首先注意溼地的其中一項生態功能——養分循環,特別是含氮養分。許多河川由於流過農田或其他排放源,都有養分過剩的問題,也因此造成水質惡化。但健康溼地的土壤含有可進行去氮作用的細菌,可移除過多含氮養分,使水質復原。

負責此部份研究的喬登(Jordan)表示,「我們發現可以從土壤酸鹼度、有機物質的百分比等相當容易測量的性質,來推估去氮作用可能發生的程度。」

最後一步是將野外測量的結果,與數位地圖及衛星遙測資料互相比對。負責分析的威勒(Weller)說:「我們的目標是發展統計模式,先成功解釋實地觀測到的溼地。模式發展完成後,其他未實地進行採樣的溼地,也能進行評估。」

參考資料:
史密森尼博物館
E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