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島氣候大會第2週 檯面廝殺暫止 民間熱力串連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巴里島氣候大會第2週 檯面廝殺暫止 民間熱力串連

2007年12月10日
本報2007年12月10日印尼,巴里島訊,彭郁娟、莫聞報導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12月3-14日在印尼巴里島舉辦,本屆重點議程為探討2012年後全球碳排放減量策略新合約,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巴西等排放大國,是否納入強制減量對象,更是爭論重點。各國政府代表展開協商會議之時,民間則安排數十場週邊會議,藉著共聚一堂的機會,積極交流與串連。

由於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量牽涉到龐大的產業利益,強制性減量將對多數依賴傳統石化業的產業鍊,造成巨大衝擊;因此,2012年後的強制減量對象是否納入發展中國家,在第一週的會議期間激發強烈爭論。

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徐光蓉與東海大學教授林碧堯,從會議開始第一天即全程觀察各官方工作會議,林碧堯形容,「最精彩的廝殺」都在第一週上演。他們觀察到,以中國、巴基斯坦為首的發展中國家代表,在各會議中強力發難,譴責先進國家若不進行技術轉移與分享,單方面要求減量是不公平的。林碧堯觀察,隨著言詞交鋒告一段落,第二週議程將把爭議帶入「關門會議」中磋商,展開實力較勁。

隨著官方在檯面上的廝殺告一段落,民間交流則持續熱烈進行,除了正式在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官方網站正式註冊的週邊會議外,還有許許多多散落在各旅館的交流會議,透過各自的網路串連起來,在此集結碰面。

其中最重要的「非正式」組織,可說是「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會」(ICLEI),該組織成立於1990年,以串連各地地方政府,邁向永續發展為重點工作。目前已串連700多個城市,提供相關的知識技術諮詢。

高雄環保局長和韓國的ICLEI交流(彭郁娟攝)

高雄市於2006年12月加入該組織,因此,在高雄市環保局長蕭裕正領軍下,亦有多位官員前來參與會議,並加入ICLEI的週邊會議,與各國城市首長交流,包括瑞典莫馬市(Malmö)副市長Lari Pitka-Kangas、紐澳ICLEI技術總監Wayne Wescott、韓國水源市環境衛生局長柳重植等。

蕭裕正9日指出,台灣政府應該「為最壞的情況,做最好的打算。當全球愈來愈重視減碳,高雄身為全台重工業區重地,不能不提早做準備。」蕭裕正表示,台灣在減碳的技術、知識上都處於起步階段,廣納國內相關領域的人才投入,同時吸取他國的經驗,是相當重要的。未來幾天他會繼續參加ICLEI相關的議程,如地方政府如何參與清潔發展機制(CDM for local governments)。「歐盟各國減碳成果舉世共睹,關鍵正在於他們將減碳問題回歸市場機制。不久的將來,他們很可能開始要求亞洲的合作廠商公開碳足跡。現在若不準備,很快就會失去競爭優勢。」

ICLEI近兩日將召開大型會議,邀請各城市負責永續城市方案的官員分享經驗,而透過ICLEI的交流網絡,其經驗將傳遞到台灣,預料未來將會是重要的永續城市技術交流與轉移平台。